欢迎来到大屏幕显示业绩榜 [ 业绩榜首页 - 网站地图 ]

多图秒懂Micro LED:杀手级应用,缘何未显杀手本色?

类别:行业新闻发表于:2016-12-06 08:57
关键字:Micro LED 未来显示 杀手级应用

摘要:多图秒懂Micro LED

它被视为未来杀手级的应用;

被中村修二视为LED三大趋势之一;

索尼持之不懈四年只为攻破它;

日亚化苦心耕耘十载力促商业化;

苹果将其视为重要机密,

投巨资自设试量产线;

台厂趋之若鹜,为它一掷千金;

但它仍未赢得国内厂商的心。

这究竟是为神马?


它的档案

姓名: Micro LED

含义:即LED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指的是在一个芯片上集成的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阵列。

尺寸:通常在100μm以下,目前业界水平大约10μm,未来长期目标是3μm以下

特点:高亮度、低功耗、体积较小、超高分辨率与色彩饱和度

应用领域:智能穿戴设备、头戴式显示器、抬头显示器、数码看板、TV等

潜能预估:一旦Micro LED商用化,估计会消耗全球LED现有产能的五成


    它与LCD、OLED的比较


640.jpg


    相较于同为自发光显示的OLED技术,MicroLED不仅效率较高、寿命较长,材料不易受到环境影响而相对稳定,也能避免产生残影现象,但柔软度及可挠性则逊于OLED。


    Micro LED 应用于小间距显示屏产品优势明显,随着点间距微缩,传统 LED 封装成本占整体显示屏模块比重将大幅上扬。Micro-LED技术无须封装支架与金属打线,可降低传统SMD-LED 封装成本。


    Micro-LED 产品要求高波长均匀性,小间距用LED产品波长均一性更是要求严苛。目前量产标准下的蓝光LED波长均一性要求在±5~12nm,然而小间距显示屏波长均一性要求在±1-1.5nm。大批量、高精度转移制程提升制程产率,至少须达到99.9%。同时,PCB 也须达到客制化,以细线宽/线距与小钻孔开发,超高密度线路承载巨量Micro-LED像素,获取高画质显示效果。


    Micro LED发展简史


640 (1).jpg


    Micro LED这个词出现的很早,早在2000年Cree就申请了名为「Micro-ledarrays withenhanced light extraction」的专利,随后相关论文发表也很多,但Micro LED还只是纯粹的学术研究。LED厂、面板厂也秘密研发多年,但仍未真正地走向商业化。


    Micro LED供应链


640.png


    主要厂家布局Micro LED现况


640 (2).jpg


    全球的LED厂商虽相继启动Micro LED开发计划,但由于仍有瓶颈亟需克服,因此业界普遍认为Micro LED要进入商业化量产,可能还需要5~10年时间。虽然距离量产化还需有段时间,但Micro LED成为产业热点已是不争的事实,业界认为,只要在巨量转移的良率与精确度有所克服,在小尺寸应用上指日可待。


    Micro-LED 商业化三大阻力


    推动此项技术的厂商数量有限,难以形成强大推动力和产业转化能力


    核心技术如巨量转移等依然有待突破


    Micro-LED无法做成柔性显示,并且随着OLED的进一步成熟,可能在成本和性能指标上丧失优势


    专家说


    Micro LED用于穿戴式装置的技术障碍较低,可能作为实验性产品快速推出市场,但其市场规模比起电视、手机相对较小,所以对于日亚化而言属于最后市场,目前会聚焦发展的应用依序为显示屏幕、笔电、手机等。

——日亚化第二部门技术长坂本考史


    由于Micro LED体积很小,晶电的磊晶、晶粒制程上要配合移转设备和系统应用等厂共同开发。在磊晶和晶粒的制程,Micro LED成功几率高,至于明年能否量产出货,则还要很努力。Micro LED需要有很好的技术、专利能力,且要结合材料、设备、系统厂共同开发,进入门槛高,尤其有红色LED。晶电在杀手级应用上已具有优势。

——晶电发言人张世贤


    Micro LED是一项新技术、新应用,有机会增加LED的使用量,这也是隆达布局新应用的方向之一。目前已有不少公司都在布局,进度不一。至于何时可商业化量产,他认为,投入初期良率差,更多人投入后良率提升的学习曲线,不能省略。技术总是一代又一代推陈出新,隆达做好准备。

——隆达董事长苏峯正


    工研院经实测后认定Micro LED比OLED更适合用于穿戴式设备,待前者技术成熟后,价格相对更具竞争力。Micro LED技术不光是能应用于显示,也以整合多样感测器为发展方向,将在穿戴式设备、智能手机等应用扮演关键要角。但由于Micro LED在IC、检测、转移技术和应用各方面,都与现有LED产业链大不相同,因此LED厂投入研发Micro LED,其实并没有较占上风。不过,Micro LED一旦开发成功,台湾半导体、LED产业等都可望受惠,特别是可解决后者产能过剩问题。

来源:广东LED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的,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欢迎投稿

电话: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

行业资讯项目信息
案例欣赏

精彩案例推荐
更多>>
首页|案例|行业资讯|视频演示|实用工具|关于我们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的,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业绩榜http://www.yejibang.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1000217号-8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