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屏幕显示业绩榜 [ 业绩榜首页 - 网站地图 ]

中国经济再释疲软信号降息或非应对首选

类别:行业新闻发表于:2013-06-13 09:18
关键字:中国经济疲软 降息 外需低迷

摘要:在外贸增速大幅回落之际,5月CPI和PPI的“双降”再度释放中国经济疲软的信号。不过此间专家指出,经历“去产能化”的阵痛是中国转型的必由之路,降息并非应对问题的首选之举。

    在外贸增速大幅回落之际,5月CPI和PPI的“双降”再度释放中国经济疲软的信号。不过此间专家指出,经历“去产能化”的阵痛是中国转型的必由之路,降息并非应对问题的首选之举。


    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9%,创近8个月新低。两项指标均低于市场预期。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CPI和PPI的再次“双降”预示着中国经济遭遇发展动力的挑战。


    而这个挑战,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看来,主要是受到工业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周景彤表示,在经济形势高涨时,产能过剩不会表现出来,但一旦经济放缓,当前的需求不足和此前过度投资扩张的弊病就会显现。


    虽然本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内需)保持稳定,但出口数据显示外需低迷。5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同比仅增长1%,增速较上月大幅回落13.7个百分点。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也表示,PPI持续15个月下跌,且5月降幅进一步扩大,表明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情形严重。


    他解释称,此前一轮为提振经济做出的大规模投资,虽然在短期起到了拉动需求的作用,但当投资带来的供应增长问题显现出来后,产能过剩的矛盾就愈发突出,“所以用投资来扩大内需实际上是饮鸩止渴”。不过他也指出,目前中国CPI仍保持在2%之上,“还谈不上通缩风险”。


    在实体经济疲软之时,降息一般被认为是推动企业贷款扩大再生产及鼓励消费者贷款购买大件商品的重要手段。不过多位专家认为,目前尚不宜轻言降息。


    周景彤指出,降息可以帮助企业减轻一部分的资金压力、扩大生产,但却解决不了甚至会恶化产能过剩的状况。实际上,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已经比较宽裕。5月,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5.8%,虽较4月增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官方年初所定的13%左右的目标。“如果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可能需要启动降息,但目前还不是时机”,周景彤称。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的,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欢迎投稿

电话: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

行业资讯项目信息
案例欣赏

精彩案例推荐
更多>>
首页|案例|行业资讯|视频演示|实用工具|关于我们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的,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业绩榜http://www.yejibang.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1000217号-8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