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CD:国产“屌丝”能否战胜进口“高富帅”?
摘要:LED产业发展设备是核心。当前,在LED设备尤其是LED外延芯片制造的关键MOCVD设备上,长期被欧美"高富帅"巨头垄断,中国LED存在着"进口MOCVD设备依赖症"。
LED产业发展设备是核心。当前,在LED设备尤其是LED外延芯片制造的关键MOCVD设备上,长期被欧美"高富帅"巨头垄断,中国LED存在着"进口MOCVD设备依赖症"。2012年,科技部发布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大型MOCVD设备、关键原材料将实现国产化,国内很多研究院校、企业尝试推出MOCVD设备,试图打破垄断局面。国产屌丝能否战胜进口高富帅、实现逆袭?"
高富帅掌控市场
由于技术含量高,制造工艺复杂,目前全球的MOCVD设备市场主要被两家国外设备供应商AIXTRON和VEECO所垄断。一台进口MOCVD设备的售价目前约为1500万元,其成本占整个芯片设备成本的50%左右。2011年中国市场新增483台MOCVD,这几乎全部来自上述两家巨头,2012年国内再新增MOCVD约250台,而这也主要依靠国外进口。
屌丝逆袭之难
由于技术含量高,制造工艺复杂,目前全球的MOCVD设备市场主要被两家国外设备供应商AIXTRON和VEECO所垄断。一台进口MOCVD设备的售价目前约为1500万元,其成本占整个芯片设备成本的50%左右。2011年中国市场新增483台MOCVD,这几乎全部来自上述两家巨头,2012年国内再新增MOCVD约250台,而这也主要依靠国外进口。
那些努力演绎励志大片的屌丝们
从2011年开始,包括广东昭信集团、思捷爱普、理想新能源、中科宏微、青岛杰生光电等在内的多家企业纷纷宣布推出首台国产MOCVD,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南昌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也发布了MOCVD研发计划书。至此,国内已有近20家企业和科研团队宣布涉足MOCVD设备技术研发。
2012年12月6日,上海理想能源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MOCVD设备成功下线,并与客户签订了37台设备的应用验证合同。12月12日,中晟光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在客户的多次实地考察、亲临操作设备和验证各项工艺的基础上,成功发运中国首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国产MOCVD设备。12月27日,广东昭信集团二代量产型MOCVD设备通过广东省科技厅专家组鉴定,该设备比其在2010年推出的第*代设备在产出率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而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一半。2013年1月12日,光达光电设备科技(嘉兴)有限公司宣布,其研发生产的MOCVD设备通过了量产120流明/瓦的工艺能力验证,并与国内外公司达成多项长期供货意向。
屌丝与高富帅,你看好谁?——支持屌丝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王占国:从长远来讲,设备国产化的意义巨大。不论是氮化镓LED、多晶硅材料生产和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还是微电子技术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关键设备的自主创新。没有关键设备的突破,自主创新就没有根基,只能跟在别人后边走。只有将自己的特色工艺技术融入自主创新的设备,才能做出一流的产品。任何一个创新性的想法,都需要设备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创新成果。
武汉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志江:我们一直在尝试采用更多的国产化设备,目前芯片工序设备国产化的情况好于外延设备国产化的情况,相信设备国产化也是一个总体趋势,但是完全替代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国产设备价格低,厂家响应速度快,是他们的优势,但是我们也非常看重设备的品质和供货能力,还有售后服务等。如果国产设备在各方面都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我们非常愿意先试用,再扩大规模采用。
广东昭信集团董事长梁凤仪:设备已经完成产业化生产准备,可以实现量产,而价格将会低于国际进口设备价格40%以上。设备价格下调将有效降低LED的生产成本。而整个产业链成本的下降意味着LED能够更快地进入平民市场,并且价格更亲民。
去年,昭信的MOCVD设备研发项目已被列入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重点项目,自主生产型MOCVD设备与外延工艺的研制和产业化项目等多个项目获得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扶持。MOCVD设备科技成果鉴定通过,是以政府主导推动,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支撑的创新机制改革成功的又一例子。
北方微电子公司总裁赵晋荣:近几年来,MOCVD开始以企业化运作的方式进行机台研发,2011年以前国内有近20家单位在研发,大部分是企业,2011年以后只有五六家单位在进行研发,其中有三四家已经完成组装调试,进入工艺测试阶段,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以在生产线进行大批量生产的成熟设备,国产MOCVD设备未来依旧任重而道远。
国产化设备进展较为突出的有匀胶机、显影机以及刻蚀机等设备,在长期稳定性上与国外的差距在缩小,而且本土化的售后服务方面也比较占优势。不过国产设备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刚刚推出,某些方面不太成熟,比国外设备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但随着国产设备的逐渐走向更多的企业,未来LED设备国产化已是必然趋势。
屌丝与高富帅,你看好谁?——力挺高富帅
英国塞伦光电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彤:MOCVD设备国产化是非常令人振奋的。尽管只是第*步,但毕竟万事开头最难。不过达到国产化还不够,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从技术参数上达到并超过如Veeco和Aixtron等世界领先行业,相信这一点在目前阶段还无法做到。
但是如果光靠价格战去竞争又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而这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也就这个事情与一些国内研发MOCVD的人士探讨过。比如将我们的技术(非极化/半极化氮化镓)作为类似于软件外挂到国产MOCVD上,这就如同一些PC生产商外挂杀毒软件的经营模式类似。这种商业模式将使更多的终端用户受益。
亚威朗光电(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闫春辉:从宏观上讲,这件事迟早会发生的,因为有那么多企业投入那么多财力,各方面的进步也很明显,但真正起到替代,形成有规模的产能,不会那么快,我觉得至少两年以后。它基本的性能必须有可比性,还不是单从设备,成本有多低的问题,第*还是performance(性能)。
国产化都是大家的愿望,肯定是要做这个事情了。这个事情不可能急于求成,也必须很理智地按照市场规律来做,它不能按照一个研发项目来做,必须朝着商业化的目标来做产品。这个产品如果不能大规模地销售,只能是几个样机,这样推出市场,最终只能是失败的。
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章少华:目前国内有些设备可以实现国产化,但是整体还是有一定差距。如果产业上已经证实可以替代进口设备的,我们也会考虑采用。对于MOCVD的国产化,目前已经有报道有MOCVD的订单,但是还要经过实际生产的检验。
三安光电副总经理吴志强博士:除了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加强产品研发力度等,三安目前最急需的是整体系统的专业管理人才和能够与市场接轨的市场营销人才,从而积极拓展应用市场,加大产品销售力度,尤其在产业整合期和波云诡谲的经济大环境下,企业普遍进入了一个艰难的“破茧期”,真正能撑得住的才是强者。
而对于未来,是否会考虑购买国内机台,从三安的角度上,目前仍持慎重态度,因为工艺的成熟和稳定仍是第*位的,况且,以平均成本来说,MOCVD设备成本占芯片成本的二成左右,对于整个灯具来说,其成本占比更微乎其微,似并不到百分之一。
屌丝要如何完胜高富帅?
随着LED热潮涌起,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机构和企业进入设备开发的领域,细数一下可能不下十家。
但要注意的是,一家新进的公司由于没有足够的生产经验,开始时往往只能进行仿制,先不说可能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仅就设备的稳定和市场化这两个关键问题就非常难以解决。因为对于一个大型芯片厂来说,设备的价格只是考虑购买的因素之一,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和产品的一致性往往更加重要,开工以后产品的良率、原材料的投入、人力资源的消耗等也都是重点考虑的问题。一家新的企业骤然推出的一个新产品,没有经过足够的时间检验,是很难被市场接受的。
此外,设备的研发需要较长时间积累,很难在一两年内成功。因此很可能会出现投入巨大资金和精力研发出来,还来不及推向市场,技术已经升级换代的现象。国产MOCVD设备仍处于技术跟踪阶段,设备产业化水平与生产需要不相适应。自主创新有待加强,套用股市里面的一句话谚语,那就是“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在这里要说的是“国产意义大,投资需谨慎”。
国产设备要实现批量生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国产MOCVD设备水平的提升,依赖于国内LED芯片厂家对创新需求的渴望程度和资金的投入能力,依赖于LED芯片厂家对国产装备的信任程度。
总结:
到底月是故乡圆,还是墙外花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在LED产业发展上,国产MOCVD设备能否实现零的突破和逆袭,超越国际高富帅巨头,有待时间的考验。虽然目前国产MOCVD设备取得巨大进步,但仍然任重道远,MOCVD设备关键核心技术仍需突破,光电检测更要真正实现国际领先水平,掌握国际话语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中国自己掌握了关键制造工艺和MOCVD设备,才能让LED产业链根植于中国。
来源:OFweek半导体照明网
欢迎投稿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