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熙大学开发用于AR设备的超高密度光学器件阵列
摘要:近日,以庆熙大学电子工程系李承铉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使用超高集成度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以下简称Micro LED)制作了光学元件阵列,其像素大小为微尘和量子点,具有出色的色彩还原性。预计光学元件阵列将用于将增强现实的图像投射到眼睛上。
近日,以庆熙大学电子工程系李承铉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使用超高集成度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以下简称Micro LED)制作了光学元件阵列,其像素大小为微尘和量子点,具有出色的色彩还原性。预计光学元件阵列将用于将增强现实的图像投射到眼睛上。
该研究成果于4月6日发表在世界著 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IF=14.919)上。
由于电子电路和Micro LED的制造基板有所不同,因此很难进行融合。通常,电子电路是在硅基板上制造的,而Micro LED 则是在氮化镓基板上制造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教授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技术,可以将厚度约为人类头发十分之一的氮化镓薄层转移到硅基板上。
基于该技术,研究团队仅采用硅电路技术,无需一般显示工艺,成功形成了世界上粒径最小(5μm)的LED像素。
电子工程系学生Shin Yoo-seop解释说:“转移技术受热膨胀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专注于在低温下制作薄合金层。”
同时,研究团队应用量子点技术提高色彩还原率,为AR增添了真实感。量子点作为下一代发光器件备受关注,因为与传统发光材料相比,它具有高色纯度和光稳定性,因为它可以通过针对每种粒径产生不同长度的光波长而不改变类型来产生各种颜色的材料。然而,量子点易受一般半导体工艺中使用的各种溶剂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高分辨率干转移法”,可以根据表面能强度选择性地形成图案。他们成功地使用量子点技术实现了 RGB 颜色,无需溶剂。即使通过显微镜观察,开发的光学像素也非常小,因此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等小型设备。此外,光学元件像素可以通过显示高色域清晰地投射增强现实图像。
来源:行家说Display
欢迎投稿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