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纳入SDR 对我国外贸出口会产生什么影响
摘要:人民币之所以要纳入SDR,问题就在于如何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国际化就得让人民币成了国际市场认可的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及储备货币。人民币加入SDR,其实就是IMF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背书,增加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及信用。这当然对人民币国际化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领导人到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终于让美国对中国争取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表示支持的态度。在“奥习会”后所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国表态支持人民币加入SDR,这与早些时候美国坚持要求中国要进行金融改革,才会支持人民币加入SDR有很大不同。这也是这次中国领导人访问美国的重大成果之一。
在美国对人民币纳入SDR做出支持的表态后,人民币加入SDR的胜算将大幅提高。现在是,只要IMF对人民币纳入SDR的技术性评估标准达到,那么人民币就很大可能成为IMF所认可的全球储备货币或SDR。如果人民币纳入SDR也意味着国际市场对当前中国领导人推动更具有市场导向政策的努力提供背书,也为中国2016年主办20国集团会议之际提升了其国际地位。
实际上,无论是中国国际贸易中的成交额,还是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交易量都是全球市场占有数一数二的地位。这是世界上许多货币根本不可比拟的。在这些方面也远远能够满足IMF的评估要求。特别是从这次中国央行“新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只要在3%左右的情况下,立即引发全球市场强烈反映来看,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作用及影响力是许多货币根本不可比拟的。即使是一些已经纳入SDR的货币也是如此。因为,作为对世界市场影响如此巨大的人民币来说,纳入IMF的SDR应该是名至实归的事情。早些时候,估计人民币本身或中国经济本身是有问题,但同时美国因素不能不是重要考量。这次既然美国已经有意愿支持,只要中国政府再努力一把,也人民币纳入SDR应该是顺风顺水了。
可以说,中国政府对此是十分努力的。比如,这次“新汇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调整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校正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与现汇价之间的偏离,目的就是要满足IMF人民币纳入SDR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但这样做,中国央行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引发全球市场如此强烈的反映。
其实,人民币之所以要纳入SDR,问题就在于如何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国际化就得让人民币成了国际市场认可的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及储备货币。人民币加入SDR,其实就是IMF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背书,增加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及信用。这当然对人民币国际化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外贸增长新动力
人民币的国际化从贸易结算起步,到直接投资、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随着人民币贸易融资品种和范围的扩大,将成为推动我国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
如果说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那么金融就是贸易的助推器。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除了抓住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实施鼓励出口政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外,金融在支持对外贸易增长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欧美经济发展史来看,贸易和金融形成了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关系,并出现了贸易金融(TradeFinance)的概念。国际贸易商从早期开展易货贸易到开始用货币作媒介进行贸易,缩短了交易链条、节约了交易时间、提高了交易效率,但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国别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等。为了规避相关风险,银行信用开始介入国际贸易中的各个环节,贸易商利用银行的汇款、托收、信用证三大支付工具收付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为贸易双方降低了国家和企业的信用风险,提高了资金效率和安全性,国际结算也随之成为国际性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另外,央行已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的暂行规则下发至部分中外资银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即将在国庆假期之后正式上线,共有19家银行获得了直接接入CIPS的资格。CIPS的上线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加快,但从根本上讲,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进度仍要看资本项目开放的进度;只有在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之后,这个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全部的功能。
人民币国际地位显著上升
全球80%以上的贸易融资是通过美元进行的,雷曼兄弟破产后,金融市场美元流动性大幅度紧缩,贸易融资利率大幅上升,企业难以承受,同时,金融机构之间因缺乏互信而收缩信用,减少对企业贸易融资的支持。据世界银行估计,自2008年11月以来全球贸易的流动性缺口已由250亿美元增至近3000亿美元,这在历次金融危机中是较为罕见的。
为了尽快恢复和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当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仅为35.8亿元。2013年,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5.16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1.7%,人民币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使用的第二大结算货币。
从人民币的境外使用地域来看,截至2013年年末,与中国发生人民币实际收付业务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222个。从产品覆盖上看,由最初的跨境贸易结算逐步拓展至存款、贷款、担保、清算、资金交易、理财、现金管理、债券承销等各类银行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产品门类更加齐全,品种更为丰富。
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带动了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国际清算银行(BIS)报告显示,人民币已跃居全球外汇市场交易最活跃的十大货币之列,交易地位从2010年的全球第17位跃升至第9位,日均成交额增长2.5倍。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在国际支付中,人民币所占比重为1.13%,较年初的0.63%增长近1倍,排名也从年初的13位上升到第8位。与此同时,中国和有关国家、地区的货币合作不断深化,已经与2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超过2.5万亿元。此外,东南亚、东欧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已经或正在考虑将人民币作为官方的储备货币。
来源:互联网
欢迎投稿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