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屏幕显示业绩榜 [ 业绩榜首页 - 网站地图 ]

从iPhone X的AMOLED成本分析MicroLED商业化的可行性

类别:行业新闻发表于:2017-10-20 10:27
关键字:MicroLED OLED AMOLED

摘要:MicroLED备受市场关注是始于2014年苹果收购了LuxVue,加上当时LED企业卷入大规模红海战,台湾地区的LED产业被大陆企业不断挤压,使得MicroLED成为整个LED产业的救命药,一时间吸引众多台湾企业和国外巨头参与。

MicroLED首次亮相是在2012年CES上,当时Sony推出"Crystal LED Display",这台看来跟一般电视没两样的产品,在当时是集合尖端技术的昂贵之作。但是抓住市场关注后,Sony却迟迟没有续作,而是等了足足四年多才有了新动作。


随后而来的是Sony推出了拼接显示屏,同样沿用了Crystal这个用词,叫CLEDIS,这个产品是Sony宣称要在2017年实现量产的产品。MicroLED 一直以来很少谈到商业化的问题,因为很多难题并未解决。


继Apple*新发布的iPhone X采用成本高达80美金的AMOLED之后,小编认为MicroLED的成本会阻碍其发展的说法将不成立,而且 MicroLED 有很多地方比OLED*秀。


MicroLED商业化之成本分析


据最近一则新闻,iPhone X的成本BOM表中显示此次使用的三星5.8AMOLED面板需要80美金(约530RMB)。而据小编估算,一个5寸的MicroLED的面板价格大约在100美金左右(665RMB),同等到5.8寸预计在110-120美金。


这是市场上专业人士公开分析的价格,暂且不说价格有多贴近,但是可以看到两者的差距有多大。如果说MicroLED的技术问题都解决了,至少成本的可行性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过去 Sony 推出 MicroLED 的 TV 时,技术虽被认为是黑科技,但是商业化一直是痛点。之所以一直得不到应用,归根到底是因为成本。如果说 MicroLED 的产品价格跟现在的 OLED 价格上没有很大差距,至少可以判断商品在终端消费市场的价格认可度并不是遥不可及。


更何况 MicroLED 是苹果自己在大力投资的技术,如果苹果自己生产 MicroLED 的屏,那价格和购买三星的OLED屏至少会更近一步,因为三星需要在屏上赚钱,而且还要限制苹果对其自身产品的竞争。无论是从企业间的竞争还是技术的角度来看,MicroLED 的商品化可行性还是很大的。


当然,现阶段更多的是产品本身的商业化技术问题。无论是最难的转移还是LED的光色一致性,以及维修和产品的测试等等问题,都是当前商业化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量产成本的市场接受度反而不是其阻碍点。


MicroLED 商业化之布局企业分析


实际上,MicroLED备受市场关注是始于2014年苹果收购了LuxVue,加上当时LED企业卷入大规模红海战,台湾地区的LED产业被大陆企业不断挤压,使得MicroLED成为整个LED产业的救命药,一时间吸引众多台湾企业和国外巨头参与。


其中代表性的事件为Facebook旗下Oculus收购InfiniLED、康得新3500万美金投资Ostendo、鸿海与夏普抢进MicroLED忙注资eLux、Google 9924万元注资瑞典MicroLED制造商Glo等等。


虽然国际大厂巨头纷纷布局,并且规模和参与者都在陆续增加,但是若以产业链来看,目前布局 MicroLED 的厂商以芯片端最多,主要是晶电、隆达、三安、欧司朗、日亚化、CREE这样的LED厂商,其次才是是苹果、索尼、谷歌等终端显示厂。


在这场MicroLED领域的争锋中,除了这些,还有像从英国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拆分出来的公司mLED、TexasTech University、CEA-Leti、从University of Illinois分拆出来的X-celeprint,也都在积极研发 MicroLED 技术。


台湾地区更是有不少大厂投入了技术研发,其中包括半导体新创公司錼创、台工研院、友达、群创、晶电。而大陆厂商基本处于观望阶段,少数在布局,其中有康得新入股美国 MicroLED 芯片企业 Ostendo 布局 VR;而华星、CEC、京东方等一批面板厂目前还处在项目审核的观望阶段。


所以无论从产品商业化的成本来看还是从企业的布局来看,MicroLED 并非是不可能,只是现阶段大家可以选择的产品无论是性能和性价比都优越一些。毫无疑问,新的技术都需要一定时间的沉积。对于MicroLED,我们这两年至少已经看到有很多企业在布局过渡性的MiniLED,包括国内的某些大型终端设备厂。

责编:小艳

来源:LEDinside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的,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欢迎投稿

电话: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

行业资讯项目信息
案例欣赏

精彩案例推荐
更多>>
首页|案例|行业资讯|视频演示|实用工具|关于我们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的,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业绩榜http://www.yejibang.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1000217号-8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