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供需两旺,整体产能向大陆转移
摘要:LED供需两旺,龙头持续受益
从LED行业相关上市公司公布的2017半年报来看,整体业绩喜人。LED上游领域龙头企业三安光电实现营业收入40.67亿元,同比增长46.37%;归母净利润15.15亿元,同比增长56.76%。封装领域代表企业国星光电实现营业收入15.97亿元,同比增长51.45%;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62.44%;下游领域代表企业洲明科技发布业绩快报,预计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0%-120%。整体来说,2017年上半年LED行业需求旺盛,产品供不应求,上下游相关企业都实现了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双增长。
2014年以来,LED行业历经波折,需求低迷与供给过剩使得LED市场一度经历寒冬。但今天看来,2015年的价格战将产品的利润空间急剧压缩,使得众多小型企业失去了生存的机会,行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而国外企业的退出,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又给国内LED龙头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我国LED行业中上游领域落后产能陆续出清,中小企业被市场淘汰,而大型企业产能持续扩张,行业集中度提升。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国内LED行业回暖势头明显。
今年上半年LED芯片价格维稳,众多LED龙头企业的半年报业绩均实现了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高度增长,我们认为业绩的上涨与整个LED产业链的特点、LED应用领域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新增产能的释放都有关系。未来LED全球渗透率还将不断提升,而下游产能的需求向龙头企业转移的态势将会更加显著,强者更强已成定局。
LED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LED衬底、LED外延片以及LED芯片的制造,国内代表企业有三安光电、华灿光电、澳洋顺昌、乾照光电等;中游的LED封装业务,对应的上市公司有木林森、国星光电、瑞丰光电等;下游为LED的应用领域,主要分为LED照明、LED显示屏、LED背光应用以及车用灯具等,代表企业有利亚德、佛山照明、欧普照明等。因此,我们从下游的应用端看市场需求,从中上游的芯片制造和封装端看市场供给,从全产业链角度来分析此次LED产业业绩大好的背后真正原因。
下游应用市场需求持续强劲
2009年以来,我国下游LED应用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增速明显。2016年,我国LED应用市场规模已达到4286亿元,占整个LED市场规模的82.17%。而白炽灯、含汞节能灯的退市、国家城镇化率的提高、三四线城市房产的热销等因素将会继续加速LED应用市场的渗透,拉动LED的市场需求。
目前来讲,我国下游应用中市场规模最大的是LED通用照明领域,2016年占整个LED应用市场的比例达47.6%。随着LED光效的不断提升,产业的持续发展,芯片及其他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下降,未来几年LED通用照明的渗透率将会持续上升。其次值得期待的是LED显示屏领域,尽管去年在LED应用市场中仅占比12.8%,但随着小间距LED显示屏技术的日趋成熟,MicroLED商业化成型,预计未来几年LED显示屏领域将会迎来高速的增长期,占比也会得到大幅的提升。
LED照明渗透率还将上升
随着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重,节能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LED照明作为绿色节能光源的代表,拥有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响应速度快、发光效率高等众多优势,逐渐代替传统光源,成为照明市场的新一代宠儿。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全球LED照明领域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2009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346亿美元,增长了接近20倍。与此同时,LED照明的市场渗透率也在逐步提升,预计2017年将达到50%。
随着国内LED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LED照明产品的普及率以及照明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LED灯泡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传统照明产品的价格优势将不再持续。2016年12月份,全球取代40W和60W白炽灯的LED灯泡零售均价分别为8.7美元和12美元,而1月份的零售均价分别为10.3美元和14.1美元,2016年其下降幅度达到了15.53%和14.89%。由此可见,全球LED灯泡价格的下滑趋势仍在持续。而LED照明产品的节能、环保、寿命长、功耗低、照明效果好等众多优点也将会加速其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
上游落后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
行业格局改变
2015年众多LED公司退出市场,与此同时,国内大型LED企业在规模经济效应与市场需求旺盛的双重因素下,纷纷扩产。一般来说,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后,都会伴随着企业数量减少,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而LED芯片行业表现更加明显。小型芯片企业在经历过2015年的价格战和供给过剩的双层夹击后,成本无法顺次转移,工厂运营入不敷出,倒闭风险加重。更重要的是,2010年-2011年的MOCVD设备正在逐步淘汰,巨额的新增设备开支对于小型企业来说是沉重负担。在LED芯片行业中,中小企业本就没有话语权,此时规模缩小,毛利率及净利率进一步降低,扩产更加艰难。
此外,MOCVD设备的集中程度也可以侧面反映出行业集中度的提升。MOCVD即金属有机物化学沉淀,是在气相外延生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气相外延技术,也是制作外延片最为关键的一步。MOCVD是整个LED芯片制作过程中投资额*高、技术含量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企业MOCVD设备的拥有量决定了其LED芯片的产量。近几年来,我国LED芯片行业的扩产主要是由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主导。
龙头受益明显
2016年LED产业链上游企业中,三安光电市场份额最大,占比达29%;前五家厂商市场份额总和占比已超过60%,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而由于LED行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相关厂商若在产能扩张时期跟不上市场步伐,终将会被淘汰出局。中小型企业落后产能的出清,大型产商新增产能的释放共同促进了2017年上半年各个龙头企业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双增长业绩,未来强者恒强的局面将不可逆转。
三安光电作为LED芯片行业龙头,产能充足,规模优势明显,技术实力雄厚。在国内LED产业逐步走向出口的浪潮下,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市场份额大幅度提高。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以及公司实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我们持续看好三安光电在这次市场机遇中强者越强的未来趋势。
整体产能向大陆转移趋势已定
全球LED产业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这五大区域。相较于欧美国家而言,我国LED行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较晚。早期国内企业技术薄弱,资金匮乏,只能从事LED中游领域的封装业务及下游的应用产品业务。而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型厂商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技术实力强劲,长期垄断着高端产品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得益于各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内企业迎头赶上,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生产、LED芯片制造、封装以及LED应用产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已逐渐接近于国际水平。
前两年,国外大型LED厂商陆续撤资,使得全球LED行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步入“高原期”,增速不断放缓。而国内厂商却并未因此而减慢脚步。一方面,国外厂商的不再扩产留给国内企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发展LED行业,巨额补贴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使国内厂商持续扩充产能。
近年来,国内LED芯片产能全球市场份额不断上升。根据LEDinside的数据统计,2015年全球MOCVD设备安装量累计约3130台,而大陆累计安装量约1473台,占比高达47%。未来随着中国大型LED芯片企业的持续扩产,这一比例还将继续上升。
LED封装产业因其简单分散的行业特点以及成本优势,产业转移更加明显。2015年中国大陆产值占比由18%提升至21%,位居世界首位。未来中国大陆厂商所占有的市场份额还将不断扩大,在世界舞台上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于下游应用端来讲,全球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一方面因为LED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国内LED产业链中上游企业的持续扩产。以LED产业最大的应用领域照明市场为例,2011年以来,照明产品的出口金额直线上升。尽管受全球市场景气度的影响,2015年同比增速呈下降趋势,但出口金额已超过100亿美元。
责编:小艳
来源:长江证券研究所
欢迎投稿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