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1与1010之乱,小间距是否会让封装再迎扩产潮?
摘要:众所周知,LED显示屏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媒体、体院场馆、舞台背景、市政工程等领域,成为LED应用领域最为成熟的一个细分市场。小间距LED显示屏凭借高分辨率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尤其在室内市场,正在加速替换P2.5以上的LED显示屏及DLP市场。
2017年芯片缺货谁的锅?
2017年上半年芯片的缺货情况依然记忆犹新,有人说主要原因是因为落后产能被淘汰,也有人说是因为小间距的崛起导致芯片供不应求,还有人则说是由于中游封装厂恐慌性地备库存造成的。
以上原因可能都有,但我个人更倾向于在行家说上看到的来自天电光电万喜红的观点:“造成2017年上半年芯片缺货的最大原因实际上还是在照明,2015~2016年中,整个产业链的价格被腰斩,这催生了照明行业产品光效的大幅提升,大幅度的光效提升诉求无法通过同样面积芯片亮度提升来完成,导致单颗LED产品的芯片面积变大或者是成品使用的数量增加。”考虑到天电光电的产值和三安的紧密程度,这个参考价值大家可以自己想象。
这时候,可能会有人跳出来说,怎么能忽视当红炸子鸡小间距崛起带来的拉动呢?不要急,从2017年小间距的消耗量来看,总共才几万KK,这并不能对上游芯片造成如此严重的缺货,但是,或许在2018年和2019年,小间距崛起才要开始真正释放出它(对产业链影响)的能量。
主流的2121和小众的1010
众所周知,LED显示屏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媒体、体院场馆、舞台背景、市政工程等领域,成为LED应用领域最为成熟的一个细分市场。小间距LED显示屏凭借高分辨率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尤其在室内市场,正在加速替换P2.5以上的LED显示屏及DLP市场。
目前P1.7~P2.5占据了小间距LED总销售额占据了半壁江山,由于2121的性价比优势也让其成为了小间距LED灯珠的主力规格,而1010则由于价格问题还有种被束之高阁的样子,二者还有十几块的价差。
(来源于网络)
乘数效应
好吧,关键点来了!业界和产业研究界的共识就是:小间距会逐步加大在室内LED显示屏的渗透率,有研究机构提出:未来几年小间距LED显示屏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0%。如果把这个当成是一个加速度,即每年由于小间距LED渗透率的提升也会扩大对LED封装产能的需求。
小间距面积成长示意概念图
这里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小间距提升市场渗透率的时候,同样面积的小间距是否会使用更多的灯珠——即Pitch越做越小?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对室内应用对视觉效果的追求,我想这个答案是显然的!只是,到底会有多快?对于LED封装和芯片厂又意味着什么?
目前1010灯珠能覆盖P1.2~P1.8的市场,但由于价格较高,成本还没有降低下来,如果以中间值P1.5计算,同样面积P1.5(使用1010)是P2.5(使用2121)使用的灯珠数的近2.8倍,所以最终就落到了价格问题上。而LED灯珠的使用颗数增长将涉及小间距渗透、Pitch缩小两个维度的乘数效应。
如果从上述两个维度(小间距显示屏出货面积成长率与间距Pitch之间转换迁移率)进行情景分析,对于灯珠的消耗量的增长幅度分析如下:
来源:SNOW Intelligence
决定上面这两个比率就是性价比和高端市场切入点了,说句题外话,在中国市场,最不缺的或许就是价格弹性不敏感的政府采购了。
谁将受益?
无须怀疑的是,随着芯片进入一轮的降价通道、材料及技术的提升,1010性价比将越来越高,一旦达到临界点就有可能进行规模化的取代。所以只要这道口子被打开,中国LED显示屏用封装器件或将面临新一轮的供不应求,进而引发新一轮的扩产潮,只是之前受益的核心是照明用封装器件,而这轮或许是显示屏用封装器件厂,如国星、木林森、东山精密、晶台等。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2121、1515和1010器件上,芯片尺寸通用很有可能成为主流,封装扩产,对应的芯片需求也同步增加,考虑RGB配对芯片厂也趋于自主配对,上游有直接生产蓝绿光和红黄光的包括三安、华灿和乾照。
就在前段时间,木林森说首推1212灯珠,进一步提升P1.4上的小间距产品性价比,如果木林森来做了,价格高还会是问题吗?1010受不受挤压不重要,重要的是会加快乘数效应。
来源:SNOW智库
欢迎投稿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