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华星独挑印刷OLED大梁?要募资多少个百亿才够呢?
摘要:TCL科技在印刷OLED道路上的优势,是集团内有TCL电视终端部门可以不遗余力地配合TCL华星,让其印刷OLED面板可以更快进入到量产商用阶段。
近日,TCL科技(SZ:000100)发布了今年业界期待很久的中期业绩报告,内容显示上半年TCL华星实现营业收入195.1亿元,同比增长19.9%,亏损1.33亿元,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其中二季度净利环比一季度增加2.15亿元。TCL科技表示随着市场恢复,供需渐趋平衡。目前全球半导体显示产能扩张进入尾声,产业加速重组,主要尺寸产品价格于7月开始复苏,公司下半年经营将持续改善。
与此前投资界一直描述的面板业务会因涨价获得大幅度利润增长不同,TCL科技给出的报告中,TCL华星上半年处于亏损1.33亿元状态。TCL科技认为半导体显示产业尚处周期底部,虽有企稳回升,但当期主要产品价格仍低于去年同期,TCL华星发挥极致管理能力,持续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大尺寸业务实现盈利,中小尺寸业务经营大幅改善。
报告期内,TCL华星t1、t2、t6产线满销满产,电视面板市占率上升至全球前二,公司55吋电视面板市占率全球第 一,65吋电视面板市占率居全球第二位。中小尺寸业务地处武汉,得益于良好的管理水平和供应链管控能力,t3产线LTPS面板段满产运营,t4柔性AMOLED产线高端、新形态产品技术迅速提升,持续深化与全球头部品牌客户合作;t7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同时,TCL华星抓住产业重整机遇,以内生式发展及外延式并购,持续强化显示面板龙头地位。随着t4、t7产能释放,以及苏州三星产能整合,到2023年,TCL华星产能面积复合增速高达18.8%。TCL华星将进入规模高速增长叠加行业周期改善的双驱动发展阶段。
在发布了业绩不如预期的半年报之后,TCL科技也进行了中期业绩交流会。会上TCL科技董事长李东生透露,位于广州的8.5代印刷OLED产线将在明年内动工,一般情况下18个月后产线点亮,并称该产线有望成为全球首条量产的8.5代印刷OLED产线。
TCL科技上半年战略投资了日本JOLED,加速印刷显示产业化进程,牵头构建上游设备、材料、到器件、应用的全球范围新型显示产业生态。JOLED在原来JDI的旧LCD产线上进行部分车间与设备改造,于去年进行了印刷OLED的正式量产,并与电装、丰田汽车、华硕电脑进行了产品终端合作,推出了车载和电脑终端形态产品。
不过由于JOLED并没有筹措到足够的资金进行下一段的量产化推广,因此印刷OLED业务也没啥起色,市场上也没有看到大量的商品面市。而且由于JOLED的主要股东JDI也长期亏损,资金十分紧张,因此今年上半年JDI不得不退出了JOLED,把相关股权交由JOLED处理,最后由JOLED回收后转卖给了TCL科技。
其实中国内地在十年前就有大量科研人员研究印刷OLED技术,除了华南理工与广州新视界光电外,几家面板厂还一起合资成立了广东聚华印刷显示平台企业,希望能把印刷OLED进行真正的产业化。
在去年的柔性显示技术大会上,华南理工的曹镛教授就在现场表示,中国内地的印刷OLED在理论模型与材料研发上,都已经可以达到量产化指标,唯 一的难题在于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协调进行产业化转换,每一个技术环节突破所形成的科技成果,都还处在各自割裂的状态,要从材料优化、工艺定型到终端产品适配完全走通,肯定得有大量企业有组织的加入才能完成。
从CRT显像管被平板显示技术超越后,事实上当时所有的显示巨头都有过押宝印刷显示的经历,因为平板显示技术,与传统的印刷图文传播,有着天然的取代性,只要把传统印刷的图文油墨,更换成电子显示的功能油墨,理论上就能完成这一步进化。
所以放弃CRT显像管后,当时的显示巨头菲利浦、柯达、杜邦等,都兴匆匆的冲入了印刷显示技术研发行列,并最终花费了近十年的努力后,成为了行业先烈。其中菲利浦的显示部分几乎完全消失,少数坚持下来的人则成了现在的半导体与显示设备巨头ASM的骨干成员,回到了传统的光刻行业,再次成为设备巨头。
印刷显示技术从原理上来讲,也并不复杂。电路部分可以从印刷电路上升级,把功能油墨开发出来,再研发出足够分辨率的印刷设备就能完成。显示部分只要把发光材料制作成油墨,也基本上就能用印刷设备进行量产。
在上世纪90年代,行业里基实就在大量的印刷式EL发光片产品在量产,而且大量应用在了电子手表背光源和应急光源产品上,还曾一度应用在广告包装行业以提升产品档次。
印刷式EL发光器件产品最终没有成为行业主流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当时无法提升产品分辨率,发光效率低下之外,其中最致命的一点,就是长时间运行时的产品可靠性不足,只能作为短时间的应急光源使用。
否则的话,印刷式EL发光器件即便是不能成为真正的显示器产品,能成为单色光源产品,作为日常灯具使用或LCD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使用,也足以让印刷式EL发光器件成为行业大宗商品,引领一代新的光源技术。
而前面这些印刷式EL发光器件没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到了OLED发光器件上也同样是难以攻克的难关。其中包括如何保证OLED发光材料在储藏、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品质稳定性及使用寿命,如何提升印刷OLED发光材料油墨的发光效率,提升印刷OLED显示屏的产品分辨率等,都差不多是产业链相关行业设备商和材料商的终极难题。
另外,印刷OLED显示屏量产性能,包括印刷产品良率、产品批次稳定性、产品与驱动IC的兼容性等量产效率与量产成本等因素,同样也是制约终端产品市场能不能快速接受印刷式OLED产品的关键指标。
从几年前日本JOLED发布可商用高分辨率印刷式OLED终端产品开始,多数面板厂商都在自己的实验线上也成功进行了印刷式OLED面板试制,也经常看到有面板厂商的印刷式OLED试制样品对外展出。
而且不管是TCL华星后来的8.5代LCD产线与11代LCD产线,还是京东方后来的8.5代LCD产线与10.5代LCD产线,都有在投资计划中增加未来印刷OLED技术升级接口描述。
甚至LGD在韩国投资的10.5代OLED产线,原本也是计划蒸镀OLED与印刷式OLED一起建设。不过去年底以来,LGD推迟了这条产线的建设进度,LGD表示还有太多不确定因素,未能完全解决印刷工序的量产难题。
因此目前正式宣布自己建完全印刷OLED产线的,暂时只有TCL华星。
从产业界的技术分类来看,印刷式OLED仍然分为白光单色印刷式OLED+RGB滤光片的LGD模式,以及RGB三色印刷的其它模式。另外也有从线路到OLED发光材料全部采用印刷的全印刷OLED模式,以及背板技术兼容现在的a-Si/IGZO TFT线路模式,仅发光材料与封装材料采用印刷工艺泛印刷OLED模式。
目前市场上单色印刷式OLED产品,除了拿来做电视面板显示器外,主要有应用的还有豪华汽车的车灯光源,以及高档会所的照明光源,这些场合对产品的使用寿命要求不高,因为要时时翻新或装修,而且不计成本。
实际上如果真正解决了产品技术难关与量产工艺问题,印刷OLED的成本可以达到取代其它平板显示器水平了的话,那么早前的印刷式EL产品,以及后续的印刷式QD量子点显示器产品,会更快的取代印刷式El产品。
TCL科技在印刷OLED道路上的优势,是集团内有TCL电视终端部门可以不余遗力的配合TCL华星,让其印刷OLED面板可以更快进入到量产商用阶段。不过这个优势三星、LG也同样具备。
TCL科技希望TCL华星能领先行业一步,或许也是TCL科技转型半导体显示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技术上不能领先,那么以换股买下三星显示中国产能后的TCL科技,即便是再以换股的方式把中电熊猫的产能也筐进来,也只是面板产能大户而已。
目前TCL华星的现金并不充足,广州的8.5代印刷OLED产线在明年内动工的话,或许TCL科技又要来一轮增发募资。目前建一条8.5代LCD产能在160~190亿之间,那么TCL华星的8.5代印刷OLED产线要募资多少个百亿才够呢?
来源:旭日显示与触摸
欢迎投稿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