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屏幕显示业绩榜 [ 业绩榜首页 - 网站地图 ]

2021年中国面板市场两大主流产品:LCD和OLED是主流

类别:市场分析发表于:2021-03-15 17:39

摘要:2021年中国面板市场两大主流产品:LCD和OLED是主流

   经过面板厂商不懈的努力,全球面板产能不断往中国转移,同时中国面板产能增速惊人,近年来持续领先全球面板产能增速,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LCD产能第 一的国家,其中京东方已经成为了全球第 一大LCD生产厂商,而2020年收购中电熊猫将会进一步巩固其龙头地位。


   面对着国内厂商独有的LCD竞争优势,三星、LGD厂商纷纷宣布将退出LCD市场,但是疫情的爆发使得面板供需错配,为保证自家终端产品面板的正常供应,三星和LCD都宣布延迟关闭LCD生产线。


面板是光电产业的龙头

LCD和OLED是主流产品


   当今时代已经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显示技术在人们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剧增,人类信息的获取80%来自视觉,各种信息系统终端设备与人之间的交互都需要通过信息显示来实现。面板产业已经成为了光电产业的龙头,在信息产业中仅次于微电子行业,成为了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从产业链来看,面板产业可以分为上游基础材料、中游面板制造以及下游终端产品。其中,上游基础材料包括:玻璃基板、彩膜、偏振片、液晶、靶材等;中游面板制造包括:列阵(Array)、成盒(Cell)、模组(Module);下游终端产品包括:电视、电脑、手机和其他消费类电子。

1.png

   目前,面板市场主流的两大产品分别为LCD和OLED,LCD在价格、使用寿命上优于OLED,而OLED则在黑度、对比度等优于LCD。在中国,2019年LCD占据了78%左右的市场份额,而OLED则占20%左右。

2.jpg


全球面板向中国转移

中国LCD全球产能第 一


   液晶技术的发明者是美国人,而将液晶技术广泛运用并且技术突破的又是日本人。液晶产业的“霸权”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先后从美国、日本、韩国到中国易主了四次。


   1962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发出第 一个液晶显示模型,随后相关技术传入日本,日本对液晶有了近乎疯狂的投入,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企业几乎垄断了整个液晶市场。以夏普为代表的“液晶工匠”精神的企业,对液晶技术的研发作出了贡献。


   90年代中期韩国利用液晶周期低谷大幅度扩张,到2000年前后取代了日本的地位。到2009年,国内的京东方宣布兴建8.5代线,打破了日韩台的技术封锁。随后夏普、三星、LG等日韩企业就以惊人的速度,敲定在华兴建8代线的计划。自此,中国大陆的液晶产业进入了十年的快速扩张期。

3.png

   1998年9月,北方彩晶从日本DTI引进了一条第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由于没有核心技术,企业无法持续发展。2003年中国有企业再次引进液晶面板生产线,但是由于专利费用导致产品价格没有竞争力,这次尝试也以失败告终。


   至2008年,中国液晶面板仍完全依赖进口,甚至中国每年的进口物资消费排行中,液晶面板仅次于石油、铁矿石、芯片,而位居第四位。


   经过近年的发展,我国面板行业后来居上,2015年我国LCD面板产能占全球比重达到23%。伴随着韩国厂商先后宣布退出LCD进而转向OLED,全球LCD产能进一步聚集中国大陆,2020年我国LCD产能已经位居全球第 一,中国大陆生产了全球一半左右的LCD面板。

4.jpg


中国面板产能增速惊人

持续领先全球


   并且,随着多条LCD G8.5/G8.6以及G10.5代线、OLED  G6代产线产能加速释放,我国LCD和OLED产能均保持高位增长,增速遥遥领先于全球面板产能增速,2018年我国LCD面板产能增速甚至达到了40.5%。2019年,我国LCD和OLED产能分别达到了11348万平方米和224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19.6%和19.8%。

5.jpg

6.jpg


疫情使得面板价格上涨

韩厂延期退出LCD市场


   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使得全球各地采取封锁措施,远程办公和远程学习等模式催生出笔记本电脑电子终端产品的消费潮,叠加上游材料紧缺,全球面板在2020年6月进入到新一轮的涨价周期。


   根据WitsView最 新报价,55"W(3840 x  2160)面板均价已经由2020年6月的103美元涨价至2020年1月上旬176美元,短短7个月涨了73美元。


   由于面板供应链齐声喊缺,单机价格仍有支撑,预计此轮涨价潮将延续至2021年第二季度。

7.jpg

   为了保证自家终端产品面板的正常供应,三星和LCD都宣布延迟关闭LCD生产线,目前LG的P7和P8产线明确延迟至2021年年底完全退出,三星的L7-2生产线计划于2020年第 一季度关停,剩余的两条L8-1和L8-2产线三星目前暂未给出明确的退出时点。

8.jpg

来源:商显世界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的,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欢迎投稿

电话: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

行业资讯项目信息
案例欣赏

精彩案例推荐
更多>>
首页|案例|行业资讯|视频演示|实用工具|关于我们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的,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业绩榜http://www.yejibang.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1000217号-8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