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屏幕显示业绩榜 [ 业绩榜首页 - 网站地图 ]

TCL补贴丑闻发酵:LED产业悲情下的骄纵与迷狂

类别:行业新闻发表于:2014-07-29 16:15
关键字:TCL 补贴

摘要:TCL行贿广东相关部门人士,获得巨额补贴事仍在发酵。它再度暴露了产业界的一种恶性循环发展模式,里面充满了迷狂与骄纵。

    TCL行贿广东相关部门人士,获得巨额补贴事仍在发酵。它再度暴露了产业界的一种恶性循环发展模式,里面充满了迷狂与骄纵。


  面板业、半导体业是两大吞金兽行业。上马后想下来很难。过去多年,这两个领域一直渲染悲情,刺激着国人的自尊心,同时也反复上演了投资的笑话与技术、财务丑闻。


  翻阅TCL集团过去2年财报资料,补贴几乎成了它成长的主旋律,每年都超过10多亿元,去年更是超过20亿元。


  看它昨天解释。TCL集团说,2013年获得的各种政府补贴收入中,与企业经营性活动相关的补贴金额8.6亿,包括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惠民工程节能补贴、废弃家电拆解补贴等项目、华星光电8.5亿补贴、其他非经常性损益政府补贴4.9亿元。


  仔细看它项目,几乎是能沾的都沾了,正好22亿元。TCL对第*项8.6亿元的解释苍白无力,如果这种刺激出货与营收项目类别其意义不大,那你别申请,拉高现金流啊。即使抛开8.6亿元,剩余13.4亿元,这数字,你难道一点感觉都没有么,都是纳税人的钱哦。


  再讲一个捞取补贴的手段。这两年,国家在半导体业的方面支持活跃起来,千亿元基金扶持计划酝酿中。有的面板企业为了沾光,将自己项目都定义为半导体显示。等于说,通吃两大领域。但实质上不过是一个系统集成的过程,改名字,脚踏两条船。


  这也不稀罕。笔者了解到的一些企业,百万元的项目甚至都不屑去申请补贴,只有那些动辄千万的项目才去申请。关于中国核高基项目的角逐,有的地方、企业可笑的事情更多,我都不好意思说。


  确实不稀罕。想想京东方当年靠着内蒙一处煤田探测权换得的近40亿元吧。那几乎就是空手套白狼的事。这中间,地方政府真的是用心良苦,演戏多多。


  半导体业的投资,也是。中芯当年四处开花,也是迎合地方政府造政绩的需求。反正都是国家的钱,堆就堆吧。有什么成效,去看武汉新芯12英寸厂的生存状态。


  所谓补贴,只是行业表象。这背后,是一种产业悲情与企业功利心的交织。这类项目,最后没有成就大业,却成了相关企业类金融生存的工具,它们的逻辑这样:


  1、地方政府出地出政策(税收收回)、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有的高达50%以上),拉银团贷款;拉海外生产线;挖海外的技术团队。


  2、前期折旧压力沉重,运营不利,套住地方政府,开始渲染规模缺乏,企业开始要更多条件,尤其迫使地方政府帮助筹资,动辄就是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增发。中小股民损失惨重。


  3、运营持续不利,上述融资手段再度上演;运营与融资双重压力下,地方政府若是谨慎,企业方便转身与新的地方政府谈合作,落地新项目,这是一种连锁店的模式了,然后上演同样的故事。


  4、然后,反复的局面就是偶然一年盈利,连续两年亏损,生怕股票ST了。然后嘛,继续通过渲染产业悲情,在政策面做文章,拉补贴……如果不奏效,就要挟地方政府。


    这种巨资项目的运营,很大程度上,不是靠业务支撑,而是靠设备折旧。即使没有实质性的经营,照样能活个几年。如果能套住地方政府,让它们持续投资,或者帮忙打通新的融资通道,再好不过。


  相比这种嫁接地方政府的类金融生存模式,所谓补贴,不过是毛毛雨啦。


  这种类金融生存,培养了企业对于政府、政策的一种依赖、麻醉感,弱化了它们的竞争力。


  TCL号称去年研发投资30亿元,那么可以罗列自己在面板方面的核心专利嘛,相比海外巨头,到底有什么核心突破。


  多年来,那么多钱砸下去,技术层面的突破并不多。当然,它们老渲染全球市占率差距缩小,但是,靠的根本不是什么技术创新驱动,而是海外巨头对于毛利较低部分的让渡。当然,还有国家在平板方面的关税调整,制衡了海外巨头的冲击。


  就是说,整体的状况是这样的:海外巨头且战且退,开始谋局更高的价值链,而我们做的活,更多是吸收人家过去陈旧的产能,帮人家处理过期的生产线。有的地方政府与企业甚至用100多亿买下日本折旧完毕、废弃多年的生产线。呵呵,我说的就是中电熊猫与夏普的交易。夏普连郭台铭这样的老狐狸都能骗倒,骗大陆人那更是手段多多。


  过去几年,我们喜欢看三星、LG、夏普、台湾双雄面板业的被动一面,不断嘲笑人家不行了,却看不到人家在新领域的布局动作。而本土,却反复上演着巨额融资、扩产、政府补贴、增发、搞连锁店一样的复制工厂,土地倒了拿了不少。这一过程,自然少不了反复渲染产业悲情,缺芯少面子(屏)啦,国家赶快支持啦。


  我绝非否认TCL们发展面板与半导体业的价值,更不是否定国家支持面板与半导体制造业的政策。而是想提醒,这种靠渲染悲情的发展路径已成为一种积重难返的模式,国家相关部门不能再这么给企业吃糖了。


  补贴补不出伟大的企业。别老拿美国、日韩、台湾地区早年发展这类工业的政策来对比,人家并非死靠补贴。政策支持固然重要,人家原始的技术创新更受重视。这其中,人才的因素更重要,而我们却更看重项目的规模、营收,这其实是面子工程。这种积重难返的类金融生存模式,形成了一种饮鸩止喝迷局。


  还是那句话,过度的补贴,纵容的政策里,不但不会诞生伟大的企业,反而会滋生出骄横、不负责任、官僚化的、虚伪的商业利益体,它们反复渲染、变换产业民族主义的面孔,却可能成为产业的毒瘤。

来源:新浪财经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的,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欢迎投稿

电话: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

行业资讯项目信息
案例欣赏

精彩案例推荐
更多>>
首页|案例|行业资讯|视频演示|实用工具|关于我们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的,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业绩榜http://www.yejibang.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1000217号-8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