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启示录:诺贝尔奖背后的企业精神
摘要:10月7日,3名日本出生的科学家因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LED)而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一位诺奖得主中村修二曾是全球LED巨头日亚化学的技术职员,也正是因为他的发明及研究,日亚化学在蓝色LED量产技术研发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面,奠定了其此后在LED行业的巨头地位。
10月7日,3名日本出生的科学家因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LED)而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一位诺奖得主中村修二曾是全球LED巨头日亚化学的技术职员,也正是因为他的发明及研究,日亚化学在蓝色LED量产技术研发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面,奠定了其此后在LED行业的巨头地位。
企业界的“诺奖”得主
中村修二不是第*位从日本企业走出来的“诺贝尔奖”得主,早在2002年,两位日本人--小柴日俊(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和田中耕一(岛津制作所研究员,宣布获奖时任主任)同时荣获当年度“诺贝尔奖”。重要的是,这两个奖项的获得均与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岛津的田中是一位正当年的在职员工。作为获奖主题的测定蛋白质等高分子质量的技术已经应用于岛津投产的分析仪器中。而小柴名誉教授的获奖则与观测超新星爆炸所释放出来的基本粒子--中微子的日本地下天文台“超级神冈(Super-KAMIOKANDE)”有关。实际上用于捕捉中微子的传感器是由浜松光电公司开发成功的。
诺贝尔奖得主一般都诞生在高等学府及各类实验室,如剑桥大学、贝尔实验室等,从企业界走出的诺奖得主可谓屈指可数。那么,这些诺贝尔奖得主背后的日本企业都有什么*秀的特质与创新基因?
诺贝尔奖看日本企业精神
日亚化学成立于1956年,总部在德岛县。岛津制作所创立于1875年,总部一直设立在日本京都府。而浜松市则是成立于1952年的浜松光电公司总部所在地。自明治维新以来,这些城市就逐渐地形成了孕育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风险企业的地方风俗,这种风气与代表日本远江人的“冒险精神”有密切关系。岛津始终秉承着130年前制作所创立时的“开发新技术,为社会做贡献比赚钱更重要”的创业精神。浜松光电则始终贯彻着“探索未知领域”的企业文化。日亚化学则永远把 “不断开发研究,创造美好世界 ”作为努力方向,秉持着“产品零缺陷”的企业精神。
的确,日本被誉为是“工匠国”,其企业群体的技术结构犹如“金字塔”,底盘是一大批各怀所长的*秀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或许员工不足百名,但长期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零部件、原材。很多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掌握着某种中间产品、中间技术的绝对份额,甚至不乏“only one企业”(独此一家)。
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两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这意味着,日本整个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且这种研发的主力军是民间企业。
国内LED企业的启示
中国需要的是一个企业界,里面需要创业者创造的初始的企业,这些企业要能够冒险,建设一些创新的项目。在20世纪,许多科技发明出自欧美,但将欧美的新发明或试制品最终变成批量生产的工作,大多是由日本人完成。日本的经验告诉人们,未来唯*可以获得回报的途径和机会就是进行创新,或者鼓励初创项目的形成,同时帮助他们,并且鼓励他们,给他们提供财务支持。
乔布斯说过“一两个成功故事就能改变世界。”笔者认为,目前国内LED封装企业普遍缺乏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大多处在制造业的低端,LED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如蓝科“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发明的世界唯*直插三合一LED显示元器件“蓝极星5353”成功地占领了显示屏市场的核心位置。海尔张瑞敏说:“如果是中国制造,就一定会被打败,如果是中国创造,就一定不会被打败”。企业创新从何而来,与企业、员工群体智慧有关系。而智慧是需要学习的,需要企业打造学习型组织,重视员工教育。在企业文化的创新上 ,企业应与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 ,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设企业与员工共存共荣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精神不仅为这些诺贝尔奖得主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促进了日本经济在短时间内的腾飞 ,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国内LED企业要想成为市场上的强者,需要向日本学习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还要好好拿日本企业做一个参照。
来源:蓝科电子
欢迎投稿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