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芯片及封装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要谈论2014年的行业,首先要看到2014年影响LED行业最大的变量,个人认为其实就是封装产能的释放。
要谈论2014年的行业,首先要看到2014年影响LED行业最大的变量,个人认为其实就是封装产能的释放。
这些产能从哪里来的呢,主要就是从2013年二季度开始的封装扩产潮。2012年以来的产能过剩、价格战、倒闭潮,引发整个行业弥漫着负面的情绪,然而到2013年二季度压抑很久的照明市场突然爆发,整个市场封装缺货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封装厂都不约而同正面看待市场景气,开始迅速扩产,产能一下子扩张两倍的不在少数。
像木林森,更是从这时候开始狂飙突进,每年扩产3000KK的封装产能,3000KK是什么概念呢,这大约相当于2013年上市公司鸿利光电产能的4-5倍数,更是远远超过瑞丰光电,聚飞光电。
然而扩产的产能并不能马上投入使用,整个2013年,整体封装的产能还是相当紧缺的,因此封装的价格在整个2013年降幅都很小,而因为这种强劲的需求受制于封装产能的不足,没有有效的传导到上游的芯片端。
即使是相比2012年,芯片的需求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对芯片厂来说,也只是将存量产能释放出来而已,芯片还远远不到紧缺的程度。因此整体看来2013年大概是近年来封装厂*好的时光,市场非常紧俏,而芯片供给却源源不绝。
这和以往大大不同,以往的紧缺往往都是因为芯片紧缺,封装厂交不出货不是因为产能不足,而是拿不到芯片。这一次,是完全不一样,芯片够,订单足,如果说有什么瓶颈的话,那主要还是产能不足。而产能准备充分的木林森、瑞丰、兆驰2013年封装业务的增长都非常明显。最关键的是,芯片几无涨价,封装端却紧俏,非常有效地把行业利润留在了封装环节。
这就回到了我们一开始的话题——封装产能的释放。用“*好的时光总是走得最快”来形容封装厂是再合适不过了,2013年二季度开始的扩产潮到 2013年四季度和2014年一季度之间开始逐渐释放出来。2013年四季度新增产能还主要以满足需求缺口为主,但是到2014年一季度,成倍的产能释放 出来对市场几乎是灾难性的打击,封装价格又开始了一场无止境的循环下降过程。封装价格,拿最典型的0.2W的2835来算,2014年年初价格还在 0.1~0.12RMB,但是到今年第四季度,市场主流价格已经来到0.04~0.06RMB,一年不到的时间,价格近乎腰斩。
然而,对芯片厂来说,却是迟来的幸福时光。2014年一季度成倍的需求集中释放,让整个上半年市场的芯片都处于紧缺的行情当中,华灿光电因为从2012年开始的张家港项目正好在这个时间释放出产能,德豪润达的存量产能也在这个时间开出来,芯片的收入同比都是百分之几百的增长。三安光电也正式晋级为这个市场的价格领导者,其他的竞争对手都在注视着三安的一举一动来调适自己的价格策略。而封装厂此时也都意识到芯片进入紧缺周期,纷纷与三安签订供应协议来保证优先的获得芯片的供应。
因此,可以确定地说2014年上半年是芯片厂的*好时光。
这样反过来看,资本市场是非常聪明的,大部分预期都通过股价反映出来了。主要的封装厂(聚飞、瑞丰、鸿利)的最大涨幅都是发生在2013年上半年,而芯片厂的主要涨幅主要体现在2013年下半年,相比这个产业链环节实际发生好转,都提前了至少半年反映在了股价上。
而对股价的抑制因素,封装厂毫无疑问的是未来的盈利前景真的是不乐观的。至少是很难再出现2013年下半年这样的情形。但是随着行业洗牌程度的 加剧,封装业无竞争力的企业会逐渐退出,比如随着这次巨亮的突然倒闭事件,会促使客户和供应商的资源都开始积极地向上市公司倾斜。越来越多的从业者会逐渐认识到在产业增速放缓的行业成熟期,机会主义式的粗放式经营不可能再持续下去,战略清晰、管理规范、商誉良好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支持资源。而整个封装行业 有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恢复到正常的经济利润,*秀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从芯片端来看,目前看起来,最大的死穴还是退出成本太高,一方面是外延芯片很大一笔支出是设备投资,这垫高了沉没成本,另一方面,因为很多项 目都是地方政府高度参与的,因为和政绩绑在一起,往往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即使是明明已经没有长期竞争力了注定失败的项目,但是相关利益人都不愿或者不敢认亏止损出局。
这种形式下,即使三安这样的企业,也很难摆脱红海竞争,特别是像2014年上半年这样的市场紧缺,实际上是让很多僵尸芯片企业又重新复活过来。到2014年下半年,就表现为强大的市场供给压力,芯片端也开始被迫调降价格。
来源:新世纪LED网
欢迎投稿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