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封装企业并购龙头先行 未来三年是决胜之年
摘要:有统计数据显示,资本市场正逐渐成为并购重组的主渠道,全社会兼并收购浪潮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正在形成,而这也正是转型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
“贵公司今年会有收购其他企业的计划吗?”“这个我们目前回答不了你。官方说法呢就是,如果有合适的标的,公司并不排除未来会有并购其他企业的可能。”当记者问到一家以封装为主要业务的LED上市公司时,该公司相关人员如是回答。
有统计数据显示,资本市场正逐渐成为并购重组的主渠道,全社会兼并收购浪潮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正在形成,而这也正是转型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
某种意义上,LED产业也处在转型阶段,利用资本杠杆撬动产业发展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上市公司在“觊觎”非上市企业,中小企业在“争宠”上市公 司,一片热闹景象。鸿利光电(300219.SZ)对于并购的态度很明确:保持原有市场份额的同时,通过选择并购与公司互补性强的同行,以及下游优质的 LED 细分领域企业,来完成LED 产业链的整合。
企业间的兼并购并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能决定未来能否取得协同效应的,是企业间后续的整合工作是否能实现“无缝对接”。
2014年2月,以大尺寸背光闻名市场的瑞丰光电,参股深圳市玲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并协定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可以收购玲涛光电其他股东所持有的玲涛股权。
玲涛光电主营业务为提供中小尺寸背光源的LED封装解决方案。瑞丰光电此举自然是为快速切入手机、MP3、MP4、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市场,做大做强中小尺寸背光源LED市场。
然而一年之后的2015年2月,瑞丰光电发布的2014年度报告却显示,2014年公司净利润为2383.38万元,同比下降了57.89%。其中,公司参股的华瑞光电亏损 3435.5 万元,公司需计提 858.87 万元的损失。
事实上,在2014年3月的董事会上, 瑞丰光电就决定, 公司将会在2014年投入大量资金,以进行并购重组以及生产扩张。然而,这一年来,瑞丰光电在并购整合这条路上走得并不算顺利。除了零星几次“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告外,没见更多的成功动作。
另一桩吸引大众眼球的就是鸿利光电豪掷1.8亿元收购斯迈得光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迈得”)。业内人士都很清楚,斯迈得的主营业务为从事 LED封装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专业的LED封装商。鸿利光电收购斯迈得,主要是为补强公司的主营业务。据公告显示,斯迈得的主要产品为SMD LED封装器件,广泛应用于商业照明、家居照明、广告灯箱、装饰照明等领域,其201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净利润为842.07万元。
鸿利光电董秘邓寿铁也向记者坦言,“公司看中的是斯迈得的团队以及该公司的EMC支架、封装技术。在产品、客户资源等方面与公司能形成互补。”
当然,促成鸿利光电和斯迈得这一“联姻”佳话,也跟当时鸿利光电LED封装产品的产能释放已跟不上市场需求节奏有着莫大的关系,尤其是在EMC产品端。
近日,鸿利光电公布的2014 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14年鸿利光电实现营业收入10.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38%;实现净利润 9010.6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62%。而业绩增长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公司收购的子公司业绩部分纳入了合并报表。
鸿利光电对于兼并购的这一态度多多少少也代表了很多LED封装企业的态度。
据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LII)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LED封装行业规模达到568亿元,同比增长20%。而上亿元的中大封装企业扩产比重占据了60%以上。
LED封装行业连接LED上下游产业链,技术资金门槛相对较低,自然吸引了各类社会资本大量进入。LED封装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同时随着LED 行业上市公司募投项目的投产,产能不断释放,但下游应用产品市场需求释放却低于封装产能的扩张,这无疑加剧了国内封装行业的竞争。
在LED封装端,规模化已经成了众多封装大厂的不二之选。去年以来封装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加快了扩产和并购的步伐。并购重组是扩大规模的最快途径,国内不少一线封装企业试图通过重组,实现规模化,再以规模化为优先,逐步拉近与国际大厂的技术和品质的差距。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大陆主要LED封装企业的聚集区。2014年,瑞丰光电(300241.SZ)、鸿利光电等一线封装企业通过参股、或收购的方式,扩张着自己的“势力范围”,尝试从规模和技术等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然而,并购重组不是你想并就能并,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一个并购项目谈下来至少要半年至一年,这个漫长的周期也考验着双方的心理博弈,因此,在长达数月的重组过程中极易发生变数,不是每个并购案例都是一帆风顺的,也并不是每起并购都能成功。
除了LED封装行业间的参股控股兼并购层出不穷, 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案也时有发生。如福日电子(600203)10月发布公告称,以总价1.2亿元获得源磊科技 51%股权。
福日电子旗下拥有迈锐光电、福日照明、福日光电等子公司,其中主营LED显示屏的 迈锐光电也是通过兼并购方式纳入旗下;福日照明主营LED室内照明和户外照明产品;福日光电主营 LED 封装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源磊科技则专注于 LED 照明封装领域,主要从事 SMD LED、COBLED、插件 LED、灯丝等中小功率白光封装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14年上半年净利润达1430.32万元。
再比如做LED全产业链的国星光电(002449)被国资吞入。2014年9月,国星光电向外界确认,广晟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国星光电第*大股东西格玛100%的股份,成为国星光电第*大股东。
国星光电主营业务是LED封装,但近年来已经开始布局LED上中下全产业链,广晟公司则是国有独资公司,业内人士均认为,这一举动无疑是为国星光电的发展锦上添花。
而国星光电内部人士也证实了业界的这一看法,“抱大腿也好,傍大款也罢,外面传言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收购对国星光电的发展是起着推动作 用的。”该人士表示,虽然外界传言国星光电易主,广晟集团全面接手,“但其实董事长何勇的上任,并没怎么变动原董事长王垚浩的部署。”由此看来,公司内部 政策、制度等延续性较强,这也是国星得以稳健发展,并且2014年报报喜的一个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筹划并购重组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能做,也不是谁都能做得好。但随着CREE、亿光、三星等国际公司的封装环节越来越多的放到大陆,行业集中度上升,上市公司增长迅速,兼并购会是LED封装企业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市场竞争的激烈让一些LED封装企业有点焦虑。因为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残酷,要想生存,规模又不大,只能寻求并购整合。但企业不能为了并购而并购,并购要理性。在做出并购的决定前,需要谨慎审查对方的企业经营状况、内部管理情况、产品品质和技术工艺等方方面面。
木林森照明事业部总经理林纪良表示,“目前封装领域大者恒大的态势已经初现。”
Philips Lumileds亚洲区市场总监周学军认为,“目前LED封装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偏小,相信经过市场的自然淘汰,封装企业总数将有所下降,但会出现一批行业精英企业。”而这也是每个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国星光电总经理王森博士也认为,2015年,LED行业的发展将持续升级,随之而来的将是竞争的加剧,产业内的整合和并购在所难免,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面临生存的困境。
在中国日益成为全球最大LED封装行业的生产基地和市场之时,众多企业携资金而来,试图利用手中资金和技术,寻求再腾飞的机会。然而,有的战功赫赫,有的铩羽而归,有的一往无前,有的频撞南墙。
但有一点,这新一轮的行业并购整合潮不同于前几年的产能扩张,此轮并购相对理性,主导力量都是行业龙头企业,且差异化竞争态势明显,行业将进入“后竞争时代”。正如张小飞博士指出,未来三年,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三年。
来源:高工LED
欢迎投稿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