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屏幕显示业绩榜 [ 业绩榜首页 - 网站地图 ]

“组团”去时报广场登广告的中国公司,到底图什么?

类别:行业新闻发表于:2016-03-10 11:29
关键字:时报广场

摘要:“选纽约时报广场做广告,一是因为那里吸引眼球。二是只要对大部分受众来说,‘去纽约时报广场投广告’这件事依然象征着高大上,就会有人持续利用这种心理,这种模式对品牌就仍有价值。”毕亚军说。

     猴年春节,青岛啤酒又出现在了纽约时报广场的广告牌上,这是它连续三年这么干了;而在春节前一周,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出现了巨大的微信红包,打开蓝牙就可以“摇一摇”;王老吉甚至在更早的去年 12 月底就去时报广场开启了春节营销。


    一家叫做“华商韬略”的国内公司也在今年春节和去年国庆分别组织了 100 和 66 个中国品牌,集体在纽约时报广场(Time Square)的大屏上刊登广告。出现在这份名单中的,既有绿地集团、海南航空、TCL、格力电器、吉利汽车这种行业大公司,也有差不多一半,可能是你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


    如果再加上美图秀秀、滴滴打车、酷派、华美食品、匹克、海信吸油烟机、河南思念食品等,过去一年去到时报广场广告牌上亮相的中国公司大概有一二百家。


    在这个号称“世界的十字路口”的广场上,最早的中国广告其实是官方行为。2011 年 1 月,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这里播出。此后,引领了一批地方政府追随,上海、苏州、江西、武汉、泉州,据不完全统计超过 30 个城市曾来此投放宣传片。他们的目的也很直接:吸引游客或外资。


1.jpg


    而中国公司也像是突然找到了另一个“走向世界”的捷径。2011 年 8 月,五粮液的宣传片出现在时报广场上,在它正下方是三星和可口可乐的广告,格力电器很快也有了跟进。


2.jpg

五粮液广告


    而累计投放广告次数最多、频率最密的国内企业则是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就是那个连做 17 年脑白金洗脑广告的公司。2012 年 4 月开始,他们接连在时报广场大屏上打出过《征途 2S》《巫师之怒》《仙侠世界》等一系列游戏广告。


3.jpg

游戏《征途 2S》广告


    然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争先恐后来到时报广场“签到”,对于他们来说,去时报广场所代表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真实的投资回报率。大多数都不是为了真正吸引海外消费者,而是希望把影响力和话题性带回国内。


    由于时报广场的广告位可以按天、或者按分钟灵活出售,这也给了不少公司露面的机会。一些将中国公司送到时报广场的掮客则推动了这个潮流的形成。


    如果观察仔细,你可能会注意到,中国公司“喜欢”的就这么几个广告位:时报广场 4 号楼的纳斯达克大屏;麦当劳正上方的那块屏幕;1 号楼(跨年降球仪式的那栋)底部的一块 LED 屏;3 号楼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右上方;以及那个出镜率很高的、同 1 号楼一样是梯形结构的 2 号楼。


4.jpg

新华社旗下的新华影廊租下的广告屏


5.jpg

国域无疆“中国红屏”


    而这几个广告位分别是由国内不同的公司在代理的。1 号楼的那块广告屏是由大连户外媒体集团国域无疆从 2012 年 3 月 1 日起开始运营的,它还被命名为“中国红屏”;2 号楼的那个广告牌则是由新华社全资子公司新华影廊在 2011 年 8 月租下来的;麦当劳的正上方则是蓝标旗下的子公司蓝色天幕从国外代理公司那里租下来的。好奇心日报在此前的《谁把土豪广告卖到了纽约高大上的时报广场?》中对此有过介绍。所以对于中国公司来说,这也可能是一种惯性依赖。


6.jpg

蓝色天幕 1 号屏


    根据位置、尺寸、持续时间、屏幕品质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时报广场上的广告牌的价格高低差别很大。比如纳斯达克大屏的价格就差不多是“中国红屏”的 2 倍。


    纽约时报广场的广告业,发展至今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体系。时报广场的官方网站上,会统计出详细的客流信息,包括时报广场四周每个街区的人流量、交通客流变化等等,比如 2016 年 1 月,每日的客流量为 293,600 人次。你可以从下图看到详细的数据。


7.jpg

2016 年 1 月纽约时报广场客流分布图


    至于每次的跨年活动,它吸引的人数达到上亿。所以时报广场其实在很早就有美国经济风向标之称。根据 Adage 的报道,它在 10 年前就已经成为了美国最贵的户外广告牌,1 号和 2 号楼广告位的最低价每个月都在 35 万美金。当时时报广场每年的客流量约在 4 千万—大概是美国总人口的 14%,柯达预测每年有超过 1 亿次的拍照发生在那里。即便现在,它在 Instagram 上也是热门的取景地。所以可口可乐从 1935 年就开始在那里投广告,一直到现在。


    来到纽约时报的中国公司可能未必在意这些,它们在乎可能更多的还是“时报广场”这个掷地有声的名字。对于他们来说,这就像一块金字招牌。而且虽然说纽约时报广场的广告位价格相比 10 年前已经翻了不止一倍,但对于中国公司来说,它并不如想象的那么贵。


8.jpg

王老吉广告


9.jpg

青岛啤酒广告


    “去时报广场放一下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以什么形式和名义放,放了以后回来有没有影响力,能不能被更多人知道。”毕亚军说,“我们也把这个跟企业坦诚地讲,重要的是象征意义,而不是统计当天有多少人从广告牌前面经过。”


    按照华商韬略提供的方案,放广告只是整个传播计划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后续的宣传才是重头戏。“比如我们会在朋友圈投放广告,一两千万的曝光,影响力要大得多。还会写一些软文、在各种渠道发报道,企业也会通过自己的公关公司、自媒体进行推广。”


    “选纽约时报广场做广告,一是因为那里吸引眼球。二是只要对大部分受众来说,‘去纽约时报广场投广告’这件事依然象征着高大上,就会有人持续利用这种心理,这种模式对品牌就仍有价值。”毕亚军说。


来源:好奇心日报:费丽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的,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欢迎投稿

电话: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

行业资讯项目信息
案例欣赏

精彩案例推荐
更多>>
首页|案例|行业资讯|视频演示|实用工具|关于我们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的,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业绩榜http://www.yejibang.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1000217号-8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