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屏幕显示业绩榜 [ 业绩榜首页 - 网站地图 ]

LED芯片底部渐行渐近,2019年中有望拐点向上

类别:行业新闻发表于:2018-12-17 09:56
关键字:LED芯片

摘要:LED芯片底部渐行渐近,19年中有望拐点向上

1、复盘LED芯片龙头企业,我们得到企业净利润的驱动因素,从财务指标上看,主要有营收、毛利率,从行业与公司基本面看,主要有行业需求增速、供需关系、公司产销量、毛利率。


2、受到多重因素影响,18年以来LED行业需求增速逐季度下降,上游芯片企业业绩普遍低于预期。


从芯片、封装、照明、显示各环节的企业季度财务指标观察到下游需求增速放缓,芯片行业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降,但由于成本有较大程度的降低,所以主要龙头芯片企业毛利率下降幅度有限。随着价格下降、订单增速下滑,LED行业内和金融机构预期逐渐降低,当前业内部分一线人员较为悲观,但是因为企业自身主动降低产能利用率,调整产品结构,对供需关系改善起到了一定作用。


3、展望2019年,我们预计LED芯片行业供需关系将有望逐渐改善,龙头芯片企业毛利率或将触底反弹。同时需求风险也值得警惕。


通过分析,我们预计2019年芯片成本与价格下降幅度均小于2018年。根据产业调研了解,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行业产能利用率会持续逐渐下降,19年6月份之前不会有新产能开出,所以供需关系有望改善。但是由于负面影响因素的存在,需要注意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4、重点公司:


经过本轮行业扩产,LED芯片行业的竞争格局更加稳定,三安光电和华灿光电两个龙头公司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依靠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有望在未来Mini-LED、IR LED、UV LED、植物照明、Micro-LED等新兴领域享受业绩增长。三安光电和华灿光电也都在半导体领域加大投入,进入新的领域,未来的成长空间可期,建议关注。

1.jpg2.jpg3.jpg

一、过去五年LED芯片龙头的业绩驱动因素(复盘)


(一)样本选取


A股主要的LED芯片企业有三安、华灿、乾照、澳洋、德豪、聚灿等,我们选取上市时间5年以上、LED占比较高(80%以上)、规模较大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最后选取三安光电、华灿光电和乾照光电三家企业。我们重点分析龙头三安光电,部分数据用华灿、乾照等公司的数据佐证/验证。

4.jpg

(二)以三安光电为例


长期以来三安光电一直是国内LED芯片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一直保持在30%以上。2016年开始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LED芯片企业,目前公司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18%。


1、营收增长的驱动因素:产销量、行业需求


公司营收的增长,直接来自产销量的增加。从图表中我们看到2010年-2017年,三安的营收一直保持增长,同期外延片或芯片产量(用MOCVD投入数量替代)也基本保持了同步增长。2013年之前是高增长(增速80%以上),之后公司营收与产能年增速在20%左右。

5.jpg

各年的营收实现增长需要满足的条件是:销量增速大于产品价格下降幅度。产品价格上涨并不多见,从三安集团公布的数据来看,只有个别年份价格小幅反弹(其中也有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平均价格上涨),大部分年份LED芯片和外延片的价格是逐年下降的,年均降幅达到15%。

6.jpg

所以公司能够在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保持营收多年正增长,背后的原因是行业需求高增长。LED产业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在中国呈现快速发展,芯片国产化先后在照明、背光源、显示屏等几个主要领域发生和完成。上游芯片环节因为扩产周期和价格波动剧烈,增速呈现周期性变化;下游应用总体是一个由高增速向中低增速变化的趋势。

7.jpg

2014年以后,背光源市场渗透率趋于饱和,产值规模开始萎缩(量不能补价);照明市场边际渗透率逐渐攀升至70%较高水平,规模增速维持在10%以内;LED显示屏行业由于小间距的爆发而快速增长,小间距市场规模年均增长50%以上,LED整个显示市场规模增速接近30%;其他细分市场,汽车照明、紫外LED、植物照明等虽然增速可观但是规模还不够大,对行业拉动不明显,所以LED整个市场规模增速近几年降至20%以下,增速呈现区间波动性。


2、营收、毛利率是驱动净利润变动的主因,背后逻辑是行业需求增长、供求关系


2010年以来,三安光电的营收与扣非净利润两者增速保持了较好的同步性,2010、11年为高增长(均在80%以上),12年营收高增长(92.5%)但是净利润增速仅有18.9%,原因是销售毛利率从2011年的42.3%大幅降至2012年的26.8%(为公司上市以来年度最低毛利率)。2013年以后二者走势基本同步,且多数年份(16年除外)扣非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毛利率持续上升,二是期间费用率下降。2016年因为毛利率下降导致扣非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

8.jpg

前面已经表述过2010年以来行业需求的持续增长推动了三安的持续扩产和营收增长。产品价格的长期下降并未导致毛利率长期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成本也在快速下降。毛利率的波动主要反应供求关系和行业景气度。


3、毛利率背后:多个因素决定成本,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LED芯片企业毛利率的影响因素较多,最终作用到价格与成本端来体现。决定产品成本的因素有设备折旧、生产效率、材料成本、光效和良率等。

9.jpg

LED芯片行业属于资产较重的行业,产线设备种类非常多,包括生产、测试、分选等几十款设备。2010年以前,建一条LED外延片+芯片生产线,90%的设备需要进口,国产化率不足10%。如今建一条相同的产线,超过50%的设备可以实现国产化。一些重要设备与核心设备如MOCVD、PVD、激光划片机、蚀刻机等都已经实现国产替代。国产化意味着大幅降低成本。

10.jpg

设备国产替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辅助设备到部分核心设备国产化率逐渐提升,企业每一次扩产,采购设备成本都会有较大程度的下降。


正是由于2017年下半年至今国产MOCVD设备开始大量使用,带来短期内设备折旧成本的大幅降低、MO源与气体等材料的节省,与芯片光效提升一起推动了最近一年芯片成本的降低,所以虽然芯片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但是芯片企业的毛利率并没有显著下降。当然这也与芯片企业采取稳定毛利率的策略有关系,降价幅度不是很大,但是会堆积较多库存。侧面反映了定价权向龙头企业集中。


而且从过去几年来看,2010年至今,虽然芯片价格总体保持下降趋势(年均下降15%),但是主要芯片企业的毛利率趋势是平稳的(虽然呈现一定周期波动性),主要得益于成本的下降(包括生产效率提升从而设备折旧下降、采用新设备提高材料利用率,研发投入使得光效提升等)。

11.jpg

产品价格的波动,除了成本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受到供需关系的较大影响。LED销售方式主要是直销,定价方式并非成本加成,价格受到供求关系影响波动较大。所以LED芯片行业的毛利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背后反映的是供求关系。


LED芯片行业的需求总体呈现波动式增长,但是增速已经由50%以上的高增长过渡到10%左右的低增速阶段。细分板块中的新兴领域一般是高速增长,比如2012年之前的各类背光市场、13-14年的照明市场、15年至今的小间距显示市场。高增长之后提高了基数,增长逐渐放缓。

12.jpg

供给方面,国内LED芯片行业先后经历了三轮集中扩产,10-12年是范围和幅度最大的一波扩产,进行扩产的企业非常多(政府补贴面向几乎所有LED企业),产能释放造成严重过剩,造成很多企业最后亏损倒闭;14-15年也有一波上市企业的扩产,新产能释放后造成阶段性供大于求;从2017年开始预计持续到2020年底的扩产算是国内第三波扩产,但是时间集中度不如以往,持续时间比较久,主要企业趋于保守、谨慎(虽然公布的计划都很宏伟,落实起来大部分进度低于预期)。每一波扩产背后的动力都是企业看好市场需求的增长,对预期非常乐观,计划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产能一旦释放,会造成阶段性产能过剩,毛利率下滑。随着需求的增长,产能被消化,企业毛利率逐渐企稳,甚至个别型号的产品供不应求出现涨价。

13.jpg

2017年以来,这一波扩产与前两次不同之处在于:


第*、本次扩产持续时间长、产能释放较缓,虽然扩产体量较大,但是每年新增产能幅度不大;

第二、本次扩产的企业数量少,市场份额继续向龙头领先企业集中;

第三、本次扩产的几乎所有芯片企业都倾向于优先采购国产设备降低成本。


所以本次扩产至今,一是并未出现以往的严重产能过剩,虽然需求端受到贸易战、汇率波动、宏观经济不景气、投资下降等因素影响;二是龙头企业定价权增强,没有显著的价格战,虽然产品价格有显著下降,同时成本也大幅下降,我们看到采购新设备扩产的龙头企业毛利率并未大幅下降,没有出现以牺牲毛利率和公司业绩为代价的价格战。


预计这一波扩产会持续到2020年,扩产期间以及未来几年的行业供求状况、竞争格局将会如何演绎?龙头企业的业绩弹性如何?后面章节继续分析。


二、本轮扩产期间行业竞争格局的分析(2017-2019)


(一)供求关系先差后好,新产能释放会低于预期


1、多重因素压制需求,需求量增速依然可观


2017年是LED行业需求增速较高的一年,照明、显示等主要细分领域增速可观。带动上游LED芯片行业产值实现29%的较高增速。2018年初,市场普遍预计2018年需求会有20%增长。

14.jpg

但是2018年二季度开始,我们逐渐看到了宏观经济与投资数据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战逐渐加码、汇率波动加剧,这些因素影响了LED行业的需求。中下游企业主动去库存,传导至上游影响了芯片企业的出货和销售,恶化了LED芯片的供求状况,加速LED芯片产品的价格下降。


从A股主要LED企业的季度营收增长情况来看,上游芯片6家样本企业(三安、华灿、乾照、德豪、聚灿、澳洋)的营收增速三季度几乎没有增长,上半年增速也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芯片价格降幅较大,以及下游需求增速缓慢;中游的封装和下游的照明增速也不及预期;只有下游的LED显示依然处于高增速,龙头利亚德因为工程类业务营收快速下滑对样本企业数据影响较大,剔除利亚德营收数据以后,行业增速非常可观,但是受贸易战影响,增速还是有一定程度下降。

15.jpg

面对贸易战、汇率波动等风险因素,以及LED芯片价格持续下降、LED多数企业的业绩增速不及预期,市场主动调整了对LED需求的增速预期,全年LED增速比2017年显著下滑几乎已成事实。

16.jpg

我们选取的6家样本芯片企业产能占到国内的77%,具有较强的代表性。18年1-9月6家样本芯片企业的营收增速同比增长5.57%,考虑到18年Q4可能维持0附近的低增速,我们预计2018年全年国内LED芯片产值增速在5%左右,估计2018年比2017年LED芯片(折算到外延片)加权价格下降10-15%,所以从需求量的角度看,2018年LED外延片需求量增速应该在15-20%。


展望2019年,可能的负面因素有:


1, 贸易战有可能继续对行业施加影响,1月1日开始关税税率将再次上提;

2, 19年GDP增速可能相较18年略有下降;

3, 汇率可能继续大幅波动,影响出口。


同时,2019年也可能会有一些积极的因素:


1, LED技术持续进步,各类原有产品都会受益技术进步而升级,附加值提升,促进LED照明市场需求;

2, MiniLED(RGB和背光)出货量会大幅增加,有希望形成一定规模;

3, 小间距LED市场的增速依然可观,价格逐渐下降有望冲抵关税上调以及打开更大市场;

4, 照明需求在2018年低增长、低基数的基础上,有可能受益19年基建投资加码而实现增速反弹;

5, 中下游企业库存较低,如果下游景气,有希望出现补库存,从而拉动上游芯片企业出货。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9年LED外延片需求量增长20%左右,比2018年的增速15-20%略好。


2、产能增速可控,释放节奏是关键


2017年年中LED芯片供需基本平衡,下半年随着芯片企业三安和华灿的持续产能释放,产能逐渐过剩。2018年,行业内产能的增加集中在上半年,主要是大厂的产能继续释放,但是由于需求不及预期,从而供求关系没有很好地改善。根据产业调研了解,2019年,6月份之前不会有新产能开出,而且目前多家芯片企业在降低产能利用率,所以从18年Q4到2019年Q2芯片供给量是下降的。预计19年新建产能从三季度开始陆续投产(若投产顺利),所以我们预计未来三个季度供需关系逐渐向好,除非需求端大幅低于预期。


从当前各家芯片企业的中期产能规划以及我们草根调研走访企业,我们得到了持续至2020年的扩产数据,因为经历这一波扩产之后,行业内的格局更加稳定:政府补贴逐渐退出,几乎再也没有新进入者,落后企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压缩,被迫退出竞争;同时行业成本大幅下降至新低水平,2-3家龙头企业兼具技术和规模优势,占据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3-5家中小芯片企业在某个细分市场发挥自己的特色技术或者管理水平、继续占有一席之地,其余芯片企业由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规模问题等原因或将难以生存下去。

17.jpg

从目前行业的库存状况来看,中下游企业中只有LED显示板块库存周转天数在下降,封装和照明多数企业的库存周转天数明显增加。上游芯片企业库存高企,库存周转天数显著上升。

18.jpg

中小芯片企业毛利率下滑明显,三季度部分芯片企业毛利率已为负值(聚灿光电Q3毛利率为-2.8%)。这些因素将促使多数芯片企业下调产能利用率(稼动率),降价去库存,放缓新产能投产进度,等待需求逐渐增长消化产能。2018Q4芯片价格可能继续下调,落后企业的毛利率可能将继续挑战新低,预计2018年四季度到19年上半年,随着芯片价格降至落后企业的现金成本附近,以及春节前后部分一线作业员流失,这部分企业的稼动率会快速下降(目前行业内芯片企业的稼动率已经在逐渐下降),对供需关系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2017年年中LED芯片供需基本平衡,下半年随着芯片企业三安和华灿的持续产能释放,产能逐渐过剩。2018年,行业内产能的增加集中在上半年,主要是大厂的产能继续释放,但是由于需求不及预期,从而供求关系没有很好地改善。根据产业调研了解,2019年6月份之前不会有新产能开出,而且目前多家芯片企业在降低产能利用率,所以从18年Q4到2019年Q2芯片供给量是下降的。预计19年新建产能从三季度开始陆续投产(若投产顺利),所以我们预计未来三个季度供需关系逐渐向好,除非需求端大幅低于预期。


(二)芯片龙头企业毛利率有望触底


1、19年芯片成本下降幅度料将小于18年下降幅度


从2017年扩产的三安、华灿和澳洋顺昌季度毛利率数据我们观察分析到,虽然产品价格最近一年大幅下降(2018年Q3的芯片价格比2017年Q4低30%,折算到外延片各家降幅程度不同,大约下降15%左右),但是这几家企业的毛利率并未大幅下滑,原因还是国产新设备大规模的使用带来的成本下降,包括设备折旧降低、材料利用率提升以及技术进步等。


那么未来一段时间LED芯片成本是否会继续大幅下降呢?


从行业最近投产的新产能角度来看,2019年新投产能,相比较2017-2018年这一波新产能,设备差异不大,设备折旧和对材料的节省方面带来的边际成本下降空间有限,但是可以依靠低成本新产能对旧设备、旧产能形成倒逼、逐渐淘汰;


从新投产的企业来看,将先后有乾照、华灿、三安等企业扩产,新产能投产会继续降低各家企业的成本(都有一些旧设备,各家旧设备占比有差异但是占比都会下降)。但是从降低的幅度来看,由于19年各家新扩产比例都低于17-18年扩产比例,所以因设备折旧引起的成本降低幅度将较小。

19.jpg

2、19年芯片价格降幅有望收窄


成本更低的新产能是芯片企业之间进行价格战的有力武器之一,毛利率越高,可以承受的价格下降幅度越大。只是是否一定要采取价格战,要看各家企业根据市场和自身情况进行的决策。逐级、较快降价,有利于落后产能和企业的退出,龙头企业的毛利率和业绩保持一定稳定性;进行大幅度、快速降价,终端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不大(而且客户会预期芯片持续降价从而放慢采购速度),由于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大,对自身短期业绩影响太大,不一定是企业*佳的选择。


从当前行业供求状况来看,一方面,需求在逐渐增长(下半年增速放缓),另一方面,行业产能利用率在下降。18年三季度以来,芯片价格下降幅度在缩小,反映了行业供需关系变化边际上的改善,但状态还是供大于求。我们预计19年二季度以后芯片价格将逐渐趋于稳定,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龙头企业毛利率有望触底回升。


三、重点公司


(一)三安光电


1.三安作为技术领先的LED企业,有望继续受益新兴应用领域(MiniLED、VCSEL、LD等)的发展,业绩持续增长


三安是全球最大的LED外延片和芯片生产企业,技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公司先后受益于LED背光、照明、显示等细分领域的爆发,业绩获得高速发展。公司已经在多个子领域进行投资、研发,与国际大厂合作布局,后续有望在IR LED、UV LED、植物照明、VCSEL、汽车LED大灯、MiniLED、MicroLED等市场继续受益,享受业绩持续增长。


2.三安的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技术领先享受超额利润


传统LED(照明、背光、显示)市场竞争格局逐渐稳定来下,三安龙头地位稳固,销售毛利率和扣非净利润率在行业内多年持续稳定、领先,反映的是公司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规模等竞争优势。未来公司的市场份额将有望进一步提升。尤其是2019年底开始行业内将从4英寸逐渐向6英寸技术迈进,技术领先的三安有望率先普及6英寸,大幅降低成本和提高毛利率,领先同行享受超额利润。


3.公司凭借化合物半导体技术进入新的应用领域,RF和功率器件市场空间巨大


LED芯片行业属于技术推动的成长行业,核心技术为GaN/GaAs/SiC等化合物半导体的MOCVD外延层生长技术和芯片工艺。基于此技术的有三大类产业方向: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LED(以及LD、VCSEL等)光电器件、RF与功率微电子器件。观察全球化合物半导体晶圆大厂,各家企业都会选择以上三者中的1-2个领域进行深耕。IQE、全新光电、稳懋都在光电器件和RF功率微电子领域领先全球。国内在RF功率微电子领域实力较弱,尤其是晶圆和芯片制造环节。在化合物半导体制造领域深耕多年的三安进入RF功率微电子这一领域再合适不过。


当前阶段三安集成工作重心是技术研发、以及适当规模的扩产,以增加研发和流片机台数量,提高研发效率。无论三安集成定位于专业代工还是IDM,核心竞争力都是技术。从当前三安集成的管理、招聘、产线建设等方面来观察,我们认为公司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过去几个季度,三安集成有了一定的营业收入,专利布局也已经开始。三安在GaN、GaAs、InP、SiC等材料和HBT、pHEMT甚至BiHEMT等工艺方面持续研发投入,将来有望能够厚积薄发,在新的领域取得持续成长。

20.jpg


(二)华灿光电


1.华灿LED技术持续进步,跻身全球第*梯队


华灿是全球前三大的LED外延片和芯片生产企业,经过近几年的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大,已经跻身全球第*梯队。近两年公司受益于LED显示市场的快速发展,业绩获得高速增长。公司也在多个子领域进行投资、研发,与国际大厂合作,后续有望在IR LED、VCSEL、MiniLED、MicroLED等市场继续受益,享受业绩持续增长。


2.华灿完成产品升级,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


华灿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三季度对产品线进行升级,从铝电极LED为主的产品结构逐渐切换为金电极LED为主,提升产品附加值。当前细分应用市场中小间距显示发展速度最快,公司相应芯片产能占比高(30%以上),受到市场需求拉动较明显。未来公司义乌二期将逐渐投产,巩固公司的市场份额并进一步扩大。


3.华灿加大对美新半导体的投资,加快新产品推出速度


美新半导体是一家专注于MEMS传感器设计研发与销售的企业,模式类似Fab-lite。主要产品是加速度计、地磁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下游应用于消费电子和汽车领域,客户包括三星、OPPO、福特、通用等,美新销售净利率约40%,2018年上半年并入华灿光电。华灿后续将加大对美新半导体的投入力度,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美新18-20年的业绩承诺为1.1/1.3/1.8亿元净利润。

21.jpg

来源:耿琛看电子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的,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欢迎投稿

电话: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

行业资讯项目信息
案例欣赏

精彩案例推荐
更多>>
首页|案例|行业资讯|视频演示|实用工具|关于我们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的,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业绩榜http://www.yejibang.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1000217号-8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