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屏幕显示业绩榜 [ 业绩榜首页 - 网站地图 ]

2013台湾触控面板展焦点:透视触控新材料

类别:行业新闻发表于:2013-11-01 14:06
关键字:台湾 触控 新材料

摘要:在2013台湾触控·面板展上,展会上触控领域,各个厂商及研究机构所展出的触控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可以说是触控领域里的“饕餮大餐”。

    目前,全球触控产品市场需求有如春暖花开,潜力十足。触控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从G/G、GF、OGS、发展到On/In-cell,技术不断更新,相对于的,触控产业上游的原材料在技术和工艺制造等方面也带来巨大的变化,从而使全球触控产业生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观。

  在2013台湾触控·面板展上,展会上触控领域,各个厂商及研究机构所展出的触控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可以说是触控领域里的“饕餮大餐”。

  台湾地区作为最为重要的触控产业基地,占据全球触控市场的半壁江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次展会展出了触控产业最为前沿的新品和技术,可以看出,触控产业发展劲力十足。那么我们就台湾展会上触控部分进行一下梳理,从而把握触控产业发展的脉络和趋势。

  2013年触控/面板暨光学膜制程、设备、材料展览会(TouchTaiwan2013)于8月28~30日在台北世贸南港展览馆举行,参展企业包括友达、群创、华星、信利、三菱、康宁、旭硝子、日本电气硝子、南亚、志圣、均豪、东远、大量、亚智、长兴、永光、ASM、SCHOTT、PolyIC、ToshibaMachine、HitachiChemical、SFA等,聚集全球最重要的触控面板产业供应链厂商。

  2013台湾触控·面板展主要有两大特点:

  一、面板厂商以垂直整合的形式涉入触控领域

  据研究机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底的第二季度,京东方的运营利润率达到8。9%,而华星的利润率也达到9。6%。相比之下,日本夏普利润率仅为0。5%,LG显示器则是5。6%。SamsungDisplay的利润率为13%,是全行业*高的。但据美国投资公司Bernstein预计,不计OLED业务,三星显示器LCD利润率介于3%至7%之间。

  随着面板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率下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是全球面板厂商必然的选择,而触控产业技术门槛低利润丰厚,自然成为各大面板厂抢食的领域,面板厂商以垂直整合的形式切入不可避免,8月份,京东方宣布斥资近60亿元建设OGS触摸屏项目就是此趋势的表现。

  在这次2013台湾触控·面板展上,台湾双虎友达群创都推出了自己的触控面板新品。由于应用于智能手机的面板尺寸不仅越来越大,且需具备高解析度及轻薄化设计,友达展出6。5英寸FullHDOGS整合触控面板,为目前已知量产最大尺寸的FullHD智能手机面板,其搭载AHVA超视角高清晰技术,色彩饱和度高达100%NTSC,超窄边框设计让屏幕显示范围极大化,带来更极致的视觉及娱乐享受,实践消费者对于高规行动装置的极致追求。

  此外,友达结合*秀的TFT-LCD显示技术与OGS单片玻璃触控结构技术,发展出全新eTP标准型整合触控面板解决方案,推出包括11。6英寸、14英寸及15。6英寸触控面板,创新设计可使触控笔记型电脑的全平面或窄边框设计轻易达成。加上超薄触控模组、高光学穿透率及标准化规格,可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有助客户进行制程整合进而提升成本优势,为市面上现有*佳的整合型触控解决方案。

  群创光电致力于整合型触控液晶面板在技术及良率上的成熟度与稳定度,除着力于高端移动终端显示技术外,并开发触控显示器面板、触控笔记本电脑应用面板,以加速触控液晶面板普及化,努力使终端用户获得多元化的视觉享受与体验。对此,群创光电推出“整合型触控液晶面板InnoTouch”,以独家WIS(WindowIntegratedSensor的缩写)技术结合TFT面板整合方案,更轻薄,价格更亲民。

  群创光电展出19。5英寸与21。5英寸InnoTouch触控显示器面板,采用投射式电容多点触控,并将单片式触控面板整合在模块上,为单片式触控结合TFT面板的整合型解决方案,产品更轻薄。此外,群创光电并展出14英寸及15。6英寸触控笔记本电脑应用面板,成功结合触控与面板技术,有效导入InnoTouch至笔记本电脑面板应用,为客户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缩短产出产品时间与降低制造成本。

  群创光电以独特的垂直整合“一条龙生产模式”,解决组装良率问题,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对加速触控产品的普及化产生正面帮助。

  智能手机屏原来多为两片式,由触摸屏和液晶面板合成。然而手机轻薄化的趋势,让单片式触摸屏大行其道,这给面板厂涉足触摸屏带来了良机。另一方面,触控芯片厂现在也直接与面板厂合作,有了芯片厂的支持,面板厂更有信心,因此全球一二线面板厂商纷纷涉足触摸屏领域。

  二、上游触控设备材料研发不断取得突破

  随着触控产业的深入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更新,在2013台湾触控·面板展上,研究机构和厂商展示了在触控领域方面的研究成果,如台湾工研院、康宁、肖特及利机等。

  台湾工研院

  在今年的台湾触控·面板展上,工研院特别展出“可折叠触控面板”、“窄边框薄型触控模组”及“凹版转印技术”等20项跨领域研发成果。

  工研院发表的可折叠触控面板,是用“多用途软性电子基板技术”(FlexUP),先涂上一层“离形层”与高透明塑胶基板材料,在此基板上成功制作出厚度仅为0。01~0。02mm的触控感测器并取下,接着在整合防刮的保护层后,即完成可弯曲与折叠式的超轻薄触控面板,曲率半径可达7。5mm,能应用于腕戴式的创新产品,而此触控感测器薄膜也可与强化玻璃贴合,应用在可携式电子产品所需之轻、薄、高强度触控面板。

  触控面板的市场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厂商无不将触控面板变为其标准配备,台湾工研院针对触控面板开发转印技术,并与日本印刷大厂合作,将精密金属微细线路印刷导入触控面板制程,其中一项应用为金属网格技术,在中大尺寸触控技术上已自主开发关键材料与零组件,并成立“精密凹板转印技术”研发联盟,策略性进行涂料、模具及设备等关键技术开发,可拓展至感测元件、太阳能电池、软性PCB及软性电子等产业应用。

  此外,工研院也开发在窄边框应用的超细导线技术,可取代昂贵黄光蚀刻制程技术,只要一台卷对卷(roll-to-roll)设备与传输技术就可取代传统图案化溅镀、涂布到显影、印制及蚀刻等7台机台,具有高效率、环保及大幅降低成本等优点。该触控制程大突破,将精密金属微细线路的宽度突破至20μm以下,将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与提高制程效率,从移动手持装置一路跨足中、大尺寸触控产业,携手产业建立完整的触控制程产业链。

  展会期间,工研院也展现多项显示相关科技,包括头戴式显示器之凌空触控技术、全屏幕解析度裸视3D显示模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材料、软性透明薄膜封装材料、快速影像式软性显示器可挠特性光学检测、触控面板自动化测试设备、高速低干扰触控模组UX测试装置、非接触导电薄膜阻抗量测模组、抗震形貌量测模组、触控短断路检测模组及狭缝涂布制程设备技术等成果。

  康宁

  在2013台湾触控·面板展中,康宁展示了截至目前为止*新的发展成果,包括专为保护触控笔电设计的CorningGorillaGlassNBT、超薄可挠式玻璃CorningWillowGlass、轻薄制程中无酸蚀的CorningEAGLEXGSlim玻璃,以及专为高温制程环境设计的ConingLotusXTGlass。

  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较有印象的应该是他们在手机触控面板上的产品,不少旗舰手机都采用康宁玻璃,以达到防刮抗损的效果。相较于手机上用的GorillaGlass3玻璃,CorningGorillaGlassNBT适用大面积制程,可以做批次生产,适合具有触控功能的笔记型电脑。和一般笔电常用的钠钙玻璃比起来,高出8到10倍抗刮性,看不出损伤;在切割后的边缘也比较强,不会容易从边缘开始碎裂。

  CorningGorillaGlassNBT与一般笔电萤幕采用的钠钙玻璃做测试,无论在表面或是切割边缘都有良好的强度表现,上方为钠钙玻璃,下方为CorningGorillaGlassNBT。

  肖特

  肖特在2013台湾触控?面板展上,推出*新盖板玻璃产品Xensation?CoverITS(一体化触控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专门针对迅猛发展的单玻璃一体化触摸技术市场而设计。Xensation·CoverITS解决方案将触控传感器和盖板玻璃更好地融为一体,同时保持了极高的机械和光学性能。此外,Xensation·CoverITS解决方案采用大尺寸离子交换预强化玻璃,可以通过在最大尺寸为六代(1500mmx1800mm)的大型玻璃板上制作ITO触控传感器来实现单玻璃一体化触控。Xensation·CoverITS的性能优势可支持采用单玻璃解决方案(OGS)等一体化触控技术的下一代创新设备。

  Xensation·CoverITS解决方案是一种大尺寸离子交换预强化特种玻璃,可以通过在最大尺寸为六代(1500mmx1800mm)的大型玻璃板上制作ITO触控传感器,来实现单玻璃一体化触控。

  Xensation·CoverITS解决方案在保证肖特卓越盖板玻璃性能的同时,将触控传感器和盖板玻璃更好地融为一体,并且保持极高的机械和光学性能。

  除XensationRCoverITS外,肖特还推出了新款Xensation·CoverAM抗菌盖板玻璃,此款新型显示玻璃具有卓越的持久抗菌特性,可以达到99。99%的抗菌效果。通过采用*新技术和创新型生产工艺,肖特将银离子注入标准的Xensation·Cover化学强化过程,从而成功地将抗菌特性直接集成在盖板玻璃下游加工过程中,以便后期进行进一步的玻璃深加工。

  肖特一直致力于研究无菌表面的触摸屏和显示设备,Xensation?CoverAM盖板玻璃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殊性能,可以满足移动设备使用者对于卫生健康和产品卓越设计性能的需求。肖特创新抗菌科技为已取得巨大成功的Xensation·Cover盖板玻璃锦上添花。

  利机

  半导体材料商利机参与2013年TouchTaiwan,并推出自行研发的超细线纳米银浆新品。利机指出,纳米银浆目前已经送样予中国台湾、大陆的多家触控面板厂,并已通过2~3家厂商的认证,可望于2013年底开始量产出货,并于2014年放量。

  纳米银浆主要用于ITO面板上的外走线,相较于微米银浆,纳米银除具备不易氧化、免保护层、超低阻抗、低膨胀率等特色。随着制程演进,产品趋势朝窄边框演进,线路需求越来越细,对银浆要求也越来越高,纳米银的需求也随之浮现。而目前国际的微米银浆大厂,主要都是日系厂商,包括朝日(ASAHI)、东洋纺(TOYOBO),切入纳米银浆者还是少数,除利机外,据了解仅有韩国的Inktec,其纳米银浆产品则是于去年底量产。

  不过,因纳米银仍以银占最主要的成分比重,因此银价的确也会牵动利机纳米银浆的生产成本。对此利机表示,银价走势约与金价相仿,年初时每盎司约在23美元左右的相对高档,期间一度震荡至每盎司18~19美元,如今则又回升到年初每盎司23美元左右的水准,而价升时利机确实会比较有压力。

  从2013台湾触控?面板展上来看,触控产业生态链正不断地深入发展,随着移动终端需求规模不断扩大,不止面板厂商涉足其中,也会有更多的厂商跨行业进入,触控产业上游的设备材料厂商也会在触控技术快速更新,紧跟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触控产业新技术新材料推陈布新,为上游设备材料厂商提供哪些机遇呢?在台湾触控展上,部分厂商认为,2013年移动终端消费市场饱虽然受高端智能手机日趋饱和、平板电脑同质化等问题的困扰,但触摸屏作为智能设备人机交互的重要介面,依旧保持成长动能。现有的触控产业不断地扩充产能,业界内并购、收购不断。可以看出,对触控领域的投资热情不减。

  目前,触控产业的技术重心主要集中在台湾,因此全球产业链厂商抢占台湾市场成为当务之急。此次台湾触控·面板展上,对全球触控产业链中的厂商来说,不仅近距离接触了解台湾触控产业生态链情况,还能为自身企业赢得商机。

  未来,触摸屏的发展趋势将往超薄、高强度、轻量化方向发展,对于众多的触控厂商来说,把握住触控产业发展的脉搏,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外业界精英齐聚柳州共话全球高水平镀膜工艺

  2013年9月13日,金秋送爽,桂子飘香,由广西晶联光电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全球*高水平镀膜工艺研讨会在广西柳州市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是镀膜领域专业知识交流的盛宴,全球主要设备、材料生产商、研究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等40多位业界精英人士齐聚柳州,共话全球*高水平的镀膜工艺。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国内外众多平板显示行业的知名企业代表,来自韩国的三位镀膜专家现场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演讲,与参会嘉宾热烈互动,共同探讨国内外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研讨会在晶联光电董事长曾福祖先生开幕致辞后,围绕大尺寸触控这一专题正式展开。来自韩国的专家Dr。G。H。Lee、讲师Dr。P。K。Song、三星显示的研发伙伴Dr。JamesLee从自身的从业经历、镀膜行业技术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各个方面为在场嘉宾进行了讲解。最后,台湾精美科技的上野先生对贴合工艺中要注意的因素进行了介绍。如,控制靶材与背板中间的涂铟工序、如何解决在镀膜过程中会出现裂缝的问题,以及导致镀膜中断的情况等。

  会议期间,嘉宾们密切关注新的技术进展,并就上述课题展开讨论,力求把握技术发展脉络。参与本次研讨会的知名企业包括:南玻、莱宝、盛诺、新南亚、信利、友达光电、Techno-Fine、津通、中光科技、金凯光电、贺利氏、三鑫精美特、汉能集团、佳能可集团、中国科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云锡集团等。

  掀起镀膜业者头脑风暴前瞻行业发展趋势

  ——2013晶联·镀膜工艺研讨会纪实

  2013晶联镀膜工艺研讨会在镀膜行业内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国际性,与会者都是镀膜业界*深人士、行业专家、技术研发带头人及厂商高层人士。他们在交流中,充分分享了彼此的行业经验、先进技术、制造工艺以及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看法。大家都表示,此次会议给每一个与会者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扩大了镀膜业者的行业视角,为促进国内镀膜行业的发展画下了有力的注脚。

  2013年,平板显示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ITO是目前触控技术的主流应用,但由于沉积在柔性基材上存在结晶性欠佳的问题,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对铟锡比例进行调整,甚至需要掺杂其它元素来改进膜层的各项性能。

  ——讲师Dr.P.K.Song

  在晶联·镀膜工艺研讨会上,韩国的专家Dr.P.K.Song首先对IGZO与IAZO靶材的性能进行了介绍。通过与三星康宁等国际企业十年多年的合作经验,他向现场的与会者展示了目前30英寸的TFT面临的新课题:如何提高ITO膜层的特性,使其在变得更薄的同时获得更高性能,并解决因此而带来的电学性能变差等难题。

  他认为,2013年平板显示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ITO是目前触控技术的主流应用,但其沉积在柔性基材上时存在结晶性不良问题,如何加以解决,就必须先实现柔性基材的硬化和强化,这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对铟锡比例进行调整,甚至通过掺杂其它元素来改进各项性能。为此,Dr.P.K.Song与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溅射设备和工艺,很好地解决了上述出现的问题。Dr.P.K.Song及其研发团队作为委托研发项目承担者,他们拥有世界级最前端镀膜知识和发明专利。

  柔性显示轻薄柔韧,将成为不久将来的发展重点。柔性膜镀膜技术对膜层的稳定性有较高要求。超过一定厚度的薄膜将对ITO的柔韧性产生影响,厚度越大柔韧性越差,因此必须将薄膜的厚度控制在100纳米以下,同时方阻控制在15以内。目前,能够成功生产这种膜的厂家很少。

  ——韩国专家Dr.G.H.Lee

  讲师Dr.G.H.Lee为与会者讲解了目前ITO的替代品及其性能等镀膜业前沿知识,并对未来显示设备的趋势作了分析,并认为柔性显示不久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他认为,2012年ITO产品在镀膜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但ITO用原材料相对来说资源有限,寻找替代性材料成为未来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当下研发的各种替代性材料当中,纳米银线最有优势,其工艺成本与产品价格相较ITO低,能够实现规模量产。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兼具透明性和导电性两大特性,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太阳能电池、节能视窗、透明电磁屏蔽等领域。AZO则应用在太阳能产品设备上较多。但就目前而言,AZO的导电性与ITO相比,相差接近十倍,这也成了无法进行替代的主要原因。

  当前,显示技术趋于柔性化、超薄化。柔性衬底TCO膜具因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如可弯曲、重量轻、耐冲击、易于大面积生产等。人们已对其展开了一定规模的探索和研究,目前已经可以实现如同玻璃衬底那样的光电特性。其中,在柔性衬底下低温制备优质的ITO薄膜最具代表性,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热门研究课题。

  Dr.G.H.Lee认为未来显示设备向轻薄化、柔性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柔性显示轻薄柔韧,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应用,但柔性膜镀膜技术在稳定性上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另外,超过一定厚度的薄膜将对ITO的柔韧性产生影响,厚度越大柔韧性越差,因此必须将薄膜的厚度控制在100纳米以下,15方阻以内,目前,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的厂家很少。而通过控制银镀层厚度来控制透过率的技术,对厂商来也是一大难点,包括三星和LG在内的国际大厂也在对此进行研发。

  ITO靶材的发展趋势是大尺寸化,绑定间隙越来越小——因为间隙容易积累杂物。大尺寸靶材能够减少间隙的产生,提高靶材的寿命和镀膜质量。

  ——讲师Dr.JamesLee

  作为三星显示的研发伙伴,Dr。JamesLee讲师主要侧重于讲解ITO薄膜的发展趋势、电子薄膜材料*新进展和超薄材料应用等。他表示,现在韩国和日本在ITO镀膜材料研发与应用上逼近饱和,而中国市场需求很大,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且发展迅速,日韩厂商或独资、或与本土企业合作等进军中国镀膜市场。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用靶材在大尺寸应用上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由于绑定间隙越来越小(因为间隙容易积累杂物),因此要求靶材的尺寸越来越大,以减少间隙的产生,提高镀膜的质量。近年来,国内厂商对此类靶材的研发不遗余力,如晶联光电一直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高品质的ITO靶材,学习先进的TCO镀膜技术,不断延长ITO靶材的使用寿命,减少镀膜过程中靶材表面的结瘤现象。同时,晶联光电还即将推出ITO旋转靶材,可将ITO靶材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30%提升到70%以上。

  最后,台湾精美科技的上野先生对贴合工艺中要注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如控制靶材与背板中间的涂铟工序、如何避免在镀膜过程中出现靶材裂缝的问题,以及导致镀膜中断的一些情况等。

  随后,研讨会进入了激烈的讨论环节。深圳南玻显示器件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工程师方凤军先生表示,此次镀膜工艺研讨会加深了其对该领域的深入了解,他受益匪浅。在ITO镀膜的超平、耐折弯、材质、寿命、以及靶材的密度和纯度等方面各位专家讲得很到位,专业性很强。他认为,国内本土的靶材在密度和纯度方面基本上能满足中低端产品的需求。但生产镀膜用溅射设备大多进口自日韩,特别是日本。所以,目前国内用户在高端产品的应用上还是以日本靶材为主。他进一步指出,由于国内厂商太看重收益,在研发上的投入远不如日韩企业,造成目前日本在PET、硬化膜、光学胶等材料、设备及生产工艺整个产业链垄断,给国内厂商带来很大的障碍。虽然这几年,国内加大了研发投入,但依然只能实现在该领域内点的突破,而做不到全面进步。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采购部经理郑陈玮女士和深圳新南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克斌先生也先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鉴于当前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出于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要求对溅射靶材这一主要原料成本,必须推进国产化,从中低端到高端逐步实现国产靶材对进口靶材的替代。

  中光科技(福建)有限公司生产营销总监项卫疆先生肯定了这次镀膜研讨会,他表示此次研讨会让他对ITO产业的发展趋势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去年国内ITO玻璃市场价格较高,利润空间较大,现如今,ITO玻璃的价格已经下跌了近50%,而成本并没有下跌多少。在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双重压力下,ITO靶材必须寻求国产化。

  综合以上,国内溅射靶材主要应用于中低端产品,而高端产品还要依赖日韩进口靶材,国产靶材厂商占据国内市场不到5%的份额,因此,在推进靶材国产化方面,本土的ITO靶材生产商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国内靶材及其原材料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据报道,2010年全球ITO靶材市场产量为941吨,而到了2012年,全球ITO靶材产量上涨至1271吨。随着大尺寸AMOLED面板的正式量产,预计2015年以前韩国ITO靶材需求每年将增加9。8%。

  对于ITO靶材,我国一直处于技术弱势地位,国际高端ITO靶材由JX日矿日石金属、日本三井矿业、日本东曹、韩国三星、德国及美国的少数几家公司所垄断。其中又以日本日矿和三井为最,其两家几乎占据了高端TFT-LCD市场用ITO靶材的全部份额和大部分的触摸屏面板市场,每家年供应量据称达到600吨以上。

  近期,在广西柳州举办的业界高端镀膜工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国内各厂商在靶材的研发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是必然的,也不可否认国内在这方面的技术远远落后于日本和韩国。目前,国内溅射靶材主要应用于中低端产品商,而高端靶材产品则从日韩进口。本土靶材厂商约占国内市场30%的份额,国内大部分的靶材市场则由日韩瓜分。

  近年来,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流行,市场对ITO靶材的需求量大增,而ITO靶材主要原材料是稀有金属铟,该领域对铟的消费量占到了全球铟产量的75%左右。目前,全球铟的保有量只有1。6万吨,中国的铟保有量约1万吨,全球占比达到62%。接下来是秘鲁的580吨、加拿大的560吨、美国的450吨,分别占全球保有量的3。6%、3。5%、2。7%,比较可知,铟是中国在储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资源。虽然国内铟储存量丰富,但ITO靶材技术一直无法取得突破,成为为日韩提供铟金属原材料供应国。

  为在ITO靶材方面取得技术突破。2012年科技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铟、铝深加工关键技术攻关与产品开发”重点项目验收会上,烧结法制备ITO靶材新技术,生产出超高密度高性能ITO靶材,建设了一条年产10万吨的试验生产线,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当年,洛阳725所高世代TFT-LCD和PDP用ITO靶材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给予4000万元国家补助资金支持。725所在已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高活性纳米ITO粉末制备、湿法成型、氧压烧结和物理气化回收等核心技术基础上,实现高端ITO靶材的国内自主供应,对于突破我国平板显示产业技术瓶颈,改变铟低价出口再高价买回制品的被动局面,打破国外垄断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国家开始把铟作为一种国家战略资源,从2007年就开始实施出口配额制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控制开采总量、实行更严格的出口配额、推动行业整合、并实施战略收储等一系列政策,逐步收紧对铟的供给。此外,国内有成立了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主导了铟金属国际市场价格。

  自2011年以来,在美、日、韩等主要平板显示市场需求增加的推动下,铟价已出现快速持续上涨。另一方面,中国的战略收储加剧了市场的恐慌。中银国际预计,中国政府未来如果对铟行业加紧控制并实施战略收储,将使得市场供应趋紧并推升铟价大幅上升。从长远看来,ITO靶材、LED芯片以及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需求将持续增长。不久的将来,液晶屏领域铟年使用量、CIGS光电薄膜年使用量将大幅度增长,以产品寿命保守估计6年计算,目前已探明铟全球总储量将不足以支撑消费使用量。而寻找氧化铟锡(ITO)替代性新材料成为触控面板透明导电薄膜领域的新选择,全球众多业者纷纷研发各式技术意欲作为ITO代替品。

  目前,最有希望的ITO代替品的新材料有石墨烯和纳米银线两种。

来源:平显时代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的,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欢迎投稿

电话: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

行业资讯项目信息
案例欣赏

精彩案例推荐
更多>>
首页|案例|行业资讯|视频演示|实用工具|关于我们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的,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业绩榜http://www.yejibang.com 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1000217号-8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