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国内LED“巨头”能否再续王者之势?
摘要:当今任何一个产业的竞争都是全球化的竞争,LED企业必须要有长远的、全球化创新发展的谋篇布局。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和生产基地,中国LED照明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核心关键技术逐步推进,产业纵横整合加速,传统照明与LED照明进一步融合。
当今任何一个产业的竞争都是全球化的竞争,LED企业必须要有长远的、全球化创新发展的谋篇布局。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和生产基地,中国LED照明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核心关键技术逐步推进,产业纵横整合加速,传统照明与LED照明进一步融合。
更为关键的是,价格战下,倒掉一批中小企业的同时,一部分国内半导体照明企业正在雄起,转型的传统照明国际巨头们凭借品牌、渠道优势,厚积薄发之势愈发凸显,在此形势下,LED国内照明市场涌出一批巨头,他们曾经凭借技术优势,坐享高额利润,占据LED照明市场风起云涌的潮头,如今恐难再续王者之势?
昔日“灯王”难再 前景堪忧
亡羊而补牢,对于佛山照明来说却是为时已晚。继515名股民向佛山照明提起诉讼后,该事件仍在持续发酵。股民投诉加上刚刚经历高层大震荡使得佛山照明陷入了内忧外患的格局中,这样的结果也让佛山照明或将失去向LED照明转型的良机。
索赔金额或超2亿元
佛山照明公告显示,目前已有515人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为由对佛山照明提起民事诉讼,索赔金额为7343万元及8.2万港元。对此,据原告代理律师之一、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厉健表示,目前他正在准备第四批股民诉讼材料,将于本月下旬提交法院。他称,按照目前的诉讼人数和索赔金额来推算,最终的原告人数可能超2000人,索赔金额可能突破2亿元。
对此,有业内专家指出,目前照明行业正在向LED照明转型,而LED照明一直身处利润红海,使得去年一大批照明企业因此而倒闭,一大批因政府的救助得以生存。这个时候佛山照明爆发投资者集体诉讼,无疑会使企业在LED照明转型中雪上加霜。佛山照明董事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并未作过多表示,仅称目前公司处理方式就是应诉,至于后续的举措将会以公告的形式发布。
不过,这种躲避式的回应似乎暴露了佛山照明的焦虑心态。因为按照以往的惯例,佛山照明胜诉的概率几乎为零。据了解,在过去的近十年间,约有1.5万名股民以证券虚假陈述为由起诉90余家上市公司,索赔约15亿元,这些案件绝大部分原告最终以调解或判决方式获得全部或大部分损失。此外,佛山照明已被证监会处罚认定存在违规事实,在厉健看来,这将使得佛山照明胜诉的概率一落千丈。
企业或远离中心舞台
然而,对于佛山照明来说,其最大的难题可能并非股民的诉讼以及高层的更迭,而是有可能错过一个LED照明发展大机遇,这可能会导致佛山照明被竞争对手所超越或者进一步拉大差距,从而远离未来照明业的中心舞台。
对于所有照明企业来说,LED照明的发展大潮是一份挑战也是一次大机遇。有业内人士直言,从现在起的未来八年内都将是LED照明的高速增长期。这期间照明业极有可能重新洗牌,谁能够占领先机,谁就有可能称霸未来的照明业。
而佛山照明在这个大机遇面前则显得有些无力。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认为,单从上市公司的财报状况来看,佛山照明各项营收指标表现均为正常,核心竞争力、内部结构较为完善,公司现代管理体制的构建比较成熟,诉讼案件不会对公司的实体经营造成很大冲击。但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披露必然会影响企业信誉,今后在融资、销售环节或会受到不良冲击。
产能过剩、结构失衡是LED照明行业即将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大龙头产能扩张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很快便显现出来。尽管LED照明市场所蕴含的容量会逐渐释放出来,但产品盈利能力、企业净利润增速等核心指标都将出现明显下滑,相关产品的销售价格也会随之下挫,价格战也为期不远。
真明丽“光谷梦”破 恐转移阵地
3年过去,叶国光预言未成为现实,而江门LE D产业龙头真明丽集团已陷经营困境,近3万员工如今只剩约2000人,企业转手传言不断。
投身LED 曾想打造“中国光谷”
真明丽2009年仅在江门就有20亿元产值,相当于整个大连市LED产业或台湾龙头企业金源光电产值。叶国光认为江门打造“中国光谷”将大有可为。
1978年,真明丽集团在台北起家,樊邦弘、樊邦扬两兄弟将这间只有10多名员工的小工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灯饰制造商之一,并于2006年在港交所上市。
真明丽总部设在香港,生产则主要依托在江门鹤山的工厂。1989年,真明丽集团开始在鹤山投资,员工从最初2000多人逐渐增加到接近3万人,年产值也超过了50亿元。
“共和镇的人口也不过2万多。”鹤山市共和镇党委委员钟志军说。共和镇原是一个荒凉小镇,真明丽的到来,带旺了这个小镇。资料消失,真明丽1989年投资鹤山时,先在鹤山港码头成立了银雨灯饰有限公司,1996年搬迁到共和镇。目前真明丽在共和镇主要有4个生产厂,厂房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使用和储备土地上千亩。
真明丽集团赖以起家的核心产品是装饰灯,尤其是圣诞灯饰,近年则开始介入LE D产业,成为少数几家有能力进行LED产业垂直整合的企业之一。叶国光在2010年5月“民间拍案”论坛上曾披露,真明丽集团芯片核心技术超过1000件,实现了LED产业技术自给。而在技术之外的产业规模指标上,真明丽2009年仅在江门就有20亿元产值,相当于整个大连市LED产业或台湾龙头企业金源光电产值。因此,叶国光认为江门打造“中国光谷”将大有可为。
员工剧减 近3万人只剩约2000人
共和镇真明丽厂区人多的时候,一位贩卖珍珠奶茶的阿伯一个月净赚了4万元。
但在光谷预言3年多后,真明丽集团并未如预期成为江门“光谷”领头羊,经营反而急转而下,为江门LE D产业发展战略带来不确定性。
LED产业是江门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江门2009年曾出台了全国最优惠的LED产业扶持政策,期望其能成为千亿产业,近期目标则是2015年达到500亿元规模。但在2012年,江门LED产业产值仅200亿元,龙头企业真明丽集团经营遇困,企业转手传言不断。
“(以前)这里一到下班时间,你是看不到马路的水泥地面的,一眼望去都是熙熙攘攘的人头,”共和镇招商办主任冼健辉站在真明丽工厂门口,讲述了3年来真明丽的变化。在2009年夏天,这里一度有员工近3万人,而现在只剩约2000人。
2009年后,江门高新区将LED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提出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最大LE D产业基地。真明丽、奥伦德、一诠、德西力等一批企业进驻高新区。但时至今日,真明丽在高新区厂房还未投产,耗巨资进口的生产设备则转运到了共和厂区。真明丽高新区项目搁浅,业界传闻系因政府补贴未兑现,在真明丽进口四五台设备后,政府只补贴了一台设备的1000万元,而后续设备未按照政策继续补贴。南都记者昨日联络高新区与江门经信局,未能核实此消息。
转移越南 省了人力却困于生产效率
“我后来听说,他(樊邦扬)曾说自己没想到,到了越南人力成本降低了,但工人不干活啊,生产效率可能相当于中国的1/5。”
真明丽近年发展遇到的困境,在钟志军看来其关键是人力成本,“2009年开始,共和镇的劳动力成本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这几年已经翻一番有余。”
真明丽集团起家,优势就在于依托低廉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后,真明丽也已开始转移之路,相继在天津、四川以及越南设厂。“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外灯饰市场萎缩,老外以往习惯是每年买新的,现在到了圣诞节,就把往年的灯饰拿出来继续用。”冼健辉说,真明丽转型LED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灯饰产品曾经占据真明丽一半以上产值,近年已陆续缩减比例。
这也是樊邦扬近年频繁去越南的主要原因,因为生产力低下,面对加急订单就束手无策,越南工厂经营并不顺利。
双重困境 产业宏图受制资金和技术
在2011年后,真明丽业绩不断下滑,2012年亏损6.17亿港元,今年则继续预亏。“LED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技术上还不怎么样,在国际上并不先进。现在国外已经在研究第三代的LED了,但我们的第二代还没有搞得很好。”原江门市委政研室主任李超奇说。
在2011年后,真明丽业绩不断下滑,2012年亏损6 .17亿港元,今年则继续预亏。真明丽2007年股价*高18.34港元,2010年已跌至六七元港元,今年更继续大跌,昨日收盘仅为1.83港元。为因应亏损,真明丽不得不卖掉了位于香港尖沙咀科学馆道9号新东海商业中心地铺和地库1楼的香港办公室及展览厅。
在中国大陆,真明丽也在利用各种方式解决资金困境。真明丽江门高新区工厂2010年6月签约,计划投资20亿元,如今搁浅原因正是资金问题。
主要是LE D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技术上还不怎么样,在国际上并不先进。现在国外已在研究第三代的LE D了,但我们的第二代还没有搞得很好。继续这样走下去的话,我们的LED产业肯定会受制于人。另外,成本无法降下来,产品稳定性跟不上,LED在国内的市场是不可能大量进入家庭的。”李超奇对江门LED产业发展前景并不看好。
乾照光电或被兼并
乾照光电11月5日晚发布了关于公司部分股东不再续签一致行动协议的公告。一石激起千层浪。6日开盘,乾照光电应声大跌逾2%,但在10点50分,强大的买盘突然将公司股价拉起,一度涨幅超过5%,但尾盘有所回落,全天以微涨收盘;次日股价再次下跌,多空博杀激烈。
由于乾照光电目前面临无实际控制人的局面。而按以往经验来看,无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往往容易引发控制权的争夺,一旦被举牌,则将引发股价上涨。
疑为王维勇减持铺路
乾照光电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原实际控制人自然人邓电明、王维勇和王向武,三人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3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5.26%。自公司创立以来,上述三人本着公司经营决策及管理考虑,于2009年7月15日签订了《一致行动协议》,该协议有效期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并上市之日起36个月,现已于2013年8月12日到期。近日,经三方友好协商和沟通,共同决定不再续签《一致行动协议》,共同控制关系解除。
事实上,记者注意到,就在该协议解除前的10月25日,公司副总经理王维勇提出了辞去副总经理一职,但仍任公司董事。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乾照光电创办之时,王维勇首次投入才几百万,随着此后的增资,他拥有的股份越来越多。不过他顶多算是一个天使投资人。”因此,王维勇的辞职和此后《一致行动协议》的解除可以看作是为其顺利减持股份铺路。
或存控制权之争
在协议解决后,公司持股数量最多的为董事长邓电明,王维勇虽然持股并列第*,但考虑到其减持的可能,因此目前持股数排在第三的王向武有可能在王维勇减持后上升为第二大股东。
事实上,由于王向武持有厦门乾宇光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乾宇光电”)37.29%的股份,而乾宇光电持又持有乾照光电885万股,这意味着王向武间接持股330万股,王向武直接和间接持股数总计为3668.22万股,与邓电明的持股数仅相差1339.11万股,按目前乾照光电9元的股价计算,王向武只需斥资1.2亿元,即可坐上第*把交椅。
相关资料显示,乾照光电管理层的核心人员就是董事长邓电明和董事兼总经理王向武。王向武是国内著*的光电行业专家,具有超过20年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管理经验。在进入乾照光电之前,王向武曾在三安光电任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而其时邓电明任三安光电总经理。王邓两人作为老同事,一起创业成立了乾照光电。可以说,两人对乾照光电都是相当有感情,在目前实际控制人缺位的情况下,不排除两人争夺控制权的可能。
另一种可能:被兼并?
2010年登陆创业板的乾照光电,是目前国内极少数同时生产四元系LED外延片、芯片和空间用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外延片的企业。但近两年乾照光电业绩并不理想。2012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滑39.02%;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末,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44.7万元,同比下滑11.21%。
与目前LED龙头三安光电相比,乾照光电在红黄光LED外延生长与芯片加工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而三安光电则偏重于蓝绿光。目前乾照光电的总市值才26亿出头,三安光电的总市值接近300亿。两家公司都在福建厦门,同时乾照光电的董事长也是从三安光电出来的,在目前乾照光电实际控制人缺位的情况下,无疑给三安光电一次极佳的并购良机。
透过国内巨头的动态,不难发现目前国内的LED照明市场仍然存在很大挑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不规范、产业资源不集聚、发展环境不完善等都已成为现阶段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最关键的是围绕LED产业链的创新链没有打通,终端应用没有完全打开,应用开启后发展的生态环境不够完善。在此情形下,亟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来源:OFweek 半导体照明网
欢迎投稿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