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LED行业IPO重启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箭在弦上
类别:行业新闻发表于:2013-12-10 10:30
关键字:LED行业 IPO
摘要:IPO一个月后开闸,最开心的莫过于待上市的80多家已过会企业和排队申请发行的760多家企业。初看这数字,对股市情况不了解的“围观者”也许会大惊小怪,但对于“久旱逢甘露”的业界人士来说,却是情理之中。
此次IPO重启一旦开闸,便是集中发行,固然对股市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但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IPO改革迫在眉睫。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这么多年,一直存在发行价格高,发行后二级市场价格逐渐走低的问题。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不健全导致的。而欺诈上市等问题已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后遗症自2010年开始爆发
LED企业上市不是近几年的事,LED上游企业早在2008年之前就上市,如三安光电、德豪润达(2009年通过并购进入LED行业),但LED企业陆续上市造成的后遗症却在2010年开始爆发。
从2010年开始,LED产业掀起了“投资热”,不断有资本涌入LED产业,由于政府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更多的外来资本和“外行”投入LED行业,导致了LED产业开始进入疯狂投资阶段,特别是LED上游领域,蓝宝石衬底、外延芯片、芯片等项目规划投资金额巨大,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项目疯狂“上马”,由于LED大型企业通过申请,在“上马”以上项目后有可能获得政府几千万乃至上亿的补助,因此,很多LED大型企业跟不要钱似的拼命建设LED产业基地和购买MOVCD设备,反正有政府红包嘛。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有能力“上马”LED上游项目的都对企业的资本实力有很高的标准,在中国唯有上市企业有能力支付及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维持企业正常运营。
但两年里疯狂投资产生了严峻的负面效应,结果是LED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的烽火燃遍全国,LED行业直接进入微利时代。LED产业由上游开始打起了价格战,LED产品价格由上而下地迅速下跌,从LED芯片到LED灯具,它们的价格以每年下降15%—30%的速度走到了2013年。
为何价格下降得如此惊人?这不过是顺应供过于求的市场规律。LED上市企业和跨界LED领域的大型集团规划投资的项目大大的增加了LED上游产能,但LED中下游并没有相对应的市场需求量。有数据表明,2011年,中国LED产业签约规划投资额约为1945亿元。其中,外延芯片项目总规划投资额达890亿元左右,蓝宝石衬底项目规划投资额达372亿元左右。因此,2010年到2011年这场LED上游的“动乱”,LED上市企业及跨界LED领域的大型集团可谓是“元凶”,是他们掀起了大战的帷幕。
这场“非正义战争”也让LED中上游企业尝到了苦果,自2012年起,已上市的LED中上游企业的年度报告表明,他们开始出现盈利下滑的势头,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战火蔓延“资本游戏”令IPO问题凸显
前两年LED上游领域的发展状况不太好,直接导致了2012年中国LED产业新增规划投资额减少了近一半,但也有1003亿元,原因在于这场战争不仅仅停留在LED上游,战火自2011年后已经蔓延至LED中下游。
上游出现了堵塞,那么中下游就有必要出来疏通了。自2011年开始,资本投资热点已出现由上游领域转移至下游应用领域的苗头。2011年,雷曼光电、奥拓电子、勤上光电等LED中下游企业陆续成功上市,标志着LED中下游企业开始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玩起了“资本游戏”。其中,勤上光电更成为LED照明行业中第*家及唯*一家以LED照明灯具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随着上市企业的进入,LED中下游的产能大为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上游的产能,但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市场需求仍未充分释放,行业依旧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从2011年的行业大洗牌就可以看出。自2010年至今,已有多家亿元级LED显示屏、照明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陆续出现老板跑路、企业停产或企业倒闭等状况。
正是由于市场环境不太景气,大多LED企业资金链存在问题,陷入“三角债”是行业常态,加上融资困难,这导致了大量有一定规模的LED企业欲通过上市谋生路,而IPO成为了华山一条路。但在国内IPO上市绝对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目前国内股票发行还是核准制,LED企业欲上市无异于高考、国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节奏。
但目前LED企业上市后的表现也跟中国式教育相似,高考后,中国大学难进易出,大学生经历千辛万苦考进大学,但念完大学出来后却什么都没有掌握到。这也是IPO新政出来前部分上市企业的现状。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以下弊端:新股发行体制存在“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额,其根源则是发行人、承销商和私募机构的利益合谋,人为拉高发行价。有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共有282家企业首发上市,其中199家跌破发行价,首日破发的达到84家。
IPO改革提上日程
由于IPO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现任证监会主席上任以来,已经多次喊话要求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在2012年3月5日,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2012年中,中国证监会表示加强监管工作,防止欺诈上市、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各国证券监管法规制度体系的中心任务,若发现上市公司欺诈上市,严惩不贷,绝不手软。2012年底,IPO暂停,中国证监会督促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启动对拟IPO企业开展财务报告专项检查。
当专项检查工作开展后,在2013年期间,投资商纷纷对LED企业保持观望,有些业绩未达标的企业主动终止了上市进程,另一部分企业害怕证监会财务核查风暴,止步于过会前,自动求去。据证监会网站统计,本次检查过程中,共622家企业提交自查报告,268家企业提交终止审查申请。以LED相关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中,2013年度已终止审查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名单为大连路明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蓝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立翔艺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翠涛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LED公司。
随后,IPO改革得到了明确的改革方向。2013年11月上旬,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融资改革方向: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2013年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并发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指引”、《借壳上市审核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IPO改革提上日程,IPO将在明年一月重启。且在同一天,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
IPO如此艰难,LED企业应该如何融资?有专家建议“曲线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不管是主板还是新三板、中小企业板块,每家企业的情况不同,需求不同,不一定非要IPO,不妨“退一步海阔天空”,目前国家非常重视新三板、中小企业板块,LED企业可以退到新三板,解决企业暂时上不去IPO的难题。
股票发行制度变迁史
中国股市发展迄今20余年。其中,股票发行的方式经历了从行政主导逐渐向市场化演变的过程。
从1988年到1992年间,新股的认购主要是通过内部认购以及新股认购证的方式实现。
1993年开始新股发行与银行储蓄存款挂钩。
1996年开始采用全额预缴款方式。
1999年开始,新股对一般投资者上网发行和对法人配售相结合。
2001年开始采用上网竞价方式。
2002年则开始按市值配售新股。
2006年至今,新股采用IPO询价制+网上定价方式。这一阶段也经历了几次变革。
2009年开始第二阶段改革,证监会要求询价即需参与申购。
2013年,股票发行开始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
来源:世界LED网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的,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欢迎投稿
电话:186-8291-8669;029-89525942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